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视域下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接受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其中有一部分是教师心理的内容,但是现在从教育者(教师)心理研究的较少。所以,笔者将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将教育心理学与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分析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心理疾病,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语文教师因为学科特点和性质本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及工作负荷的巨大、投入与成效比低而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1、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和复杂性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为学生撑船的船家,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到彼岸。这个比喻虽有它的不恰当之处,但却真实地体现了教师工作的重复性。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是简单的重复。比如批改作文,语文教师所要做的除了找到大家的亮点和进步,就是要找出作文中的错字、错词、病句,并下评语提醒他们改正或者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如此常年反复。其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一样。语文教师要分析不同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一位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语文内容的复杂性。语文的课文内容本身包罗万象,历史文化、人文哲学、军事地理、风俗人情,其内涵十分丰富。
  2、语文教学成效的迟滞性和难测量性
  语文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凝聚,可谓博大精深。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终生的学习,在某一阶段只能学到一些最为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在初中、高中、大学还要重复开设,这就是语文教学具有迟滞性的原因。然而,我们总想尽快让学生在自己教学的某一阶段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看到自己的教学效果,结果往往造成失望。
  语文的隐性知识包括学生在语文课堂外习得的语文素养,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由于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手段单一,往往是通过期中或期末这样的可以量化的考试来测量教学效果,但这种测量方式只适合于显性知识的测量,对于隐性知识则是很难测量出来的。教师会觉得教学效果得不到认可。
  3、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试卷评价的标准性之间的矛盾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不是针对教材应该“怎么教”(教学方法的选择)的问题,而是“教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问题。这主要由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所决定。然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语文课堂上可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语文教参与试卷上是有标准答案的。比如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形象分析,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班上大部分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刻薄自私的小市民,鲁迅对其抱有批判与同情之心,应作为中间人物来看待,课堂上教师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独立地思考的态度及观点但是,期中考试试卷上的答案赫然将其做反面人物来标榜,认为她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学生以课堂之见来答考卷之所问,此题普遍被扣分。试卷发下来后,学生不知道这个“标准答案”从何得出,教师也和学生一样迷茫。升学的强大压力驱使人不得不服从。以后的课堂再不敢让学生就某些问题(如主题思想)等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因此被湮灭在“教参”绝对的真理上。日复一日,长此下去,课堂逐渐失去了原本多姿的争鸣与创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教师沦为教参与标准答案的宣讲机器,倦怠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4、专业素养要求的宽泛性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
  从事过一线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大多有这种体会: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难,当现在的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语文教师德知识储备主要由: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方面组成。“背景性知识”虽然只是5个字,但是内涵极其丰富,包括思维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科学知识因而有人曾经形象地把语文教师比喻为一个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课堂上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能信手拈来,自由发挥。可是由于语文教材变动频繁,各种知识更新迅速,学海无涯身有涯,教师除了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压力外,还得抽出时间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能与当今社会的各种观念、知识相趋。这会使语文教师产生焦虑和无助的情绪,长此以往,倦怠难免产生。
  二、消除职业倦怠,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体效能感
  1、强化语文教师的职业信念
  培养热爱教育和热爱语文的情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喜欢上这门课程后才会在这个领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自由和主观能动性,不要拘泥于死板的讲授法,而要充分利用设置情景、情感陶冶、讨论法来调动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积极性,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与激情。还可以学校之间可以开展小学教师诗歌朗诵比赛和说课比赛,让语文教师全面参与进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扩大语文教师专业自主权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严格按照课文内容和教案顺序来教学,这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造成了许多教师的去人格化,教师成为教学的机器,学生则成为加工的原材料。这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抹杀,也是对教师独立人格的抹杀。应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打破传统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立个性,使原来毫无生气的语文课充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
  3、相信自我,进行正确归因与反思
  语文教师要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应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成功和失败有正确的归因,以便发挥优势,释放潜能。语文教师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就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产生后续的行为努力程度,获得更大的成功;若将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能激起进一步的努力,也会增强成功的机会,提高个体效能感。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训练,即培养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认知能力,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获得成就体验,进而提高其效能感。
  三、结语
  关于语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本文笔者是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希望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能远离职业倦怠,演绎好语文的生命课堂。

相关论文

心理学心理倦怠教师探究视域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