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供应链网络中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0-0030-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0.06
  依据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规定》,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众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其中信贷融资约束尤为突出。李志?(2002)通过对我国乡镇企业分析,发现20
  00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30.1%,其得到的贷款却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6.1%[1]。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调查,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比例高达57%,外源融资渠道有限,其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从企业自身条件的微观层面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宏观层面出发的两条研究路径。从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间金融、关系型融资、银行市场结构等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Ronald I. Mckinnon(1997)用“金融二元主义”解释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和存在[2]。Christopher和Woodruff(20
  02)在墨西哥实地调查发现,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所占比重较小,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2.5%的被调查企业在创立阶段,约3%的被调查企业在创立之后获得银行贷款,非正规金融比较普遍[3]。Petersen和Rajan(1995)认为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于关系型贷款,因为关系有助解决引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银行的放贷意愿,提高企业的信贷可获性,减少抵押品要求[4]。Luclaeve(2001)通过对俄罗斯的关系贷款者及关系银行的内部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关系型贷款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5]。Strahan 和Weston(1996) 发现银行并购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比率呈倒U型的非单调函数关系,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随银行并购后的资产规模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6]。Jayartre和Strahan(1996)提出了规模匹配理论,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和银行规模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即大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7]。Berger,Miller, Petersen(2002)发现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善于处理“软信息”并据此发放贷款,既传统的“小银行优势”论[8]。微观层面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中小企业自身缺陷。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实力弱,资产质量差、财务制度不透明等内部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Berger和Udell(199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9]。
  国内关于金融环境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也多有论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抑制政策会对企业融资产生影响[10-11]。相比国外关系型贷款丰富的理论研究,我国对关系型贷款理论的研究较少。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学者也开始研究关系型贷款的相关理论。张捷(2002)构建了组织理论模型,他指出在关系型贷款方面,小银行比大型银行更具有优势[12]。曹敏、何佳和潘启良(2003)实证分析了关系在贷款定价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关系型贷款在我国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13]。周好文和李辉(2004)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我国关系贷款的存在价值[14]。同时,国内不少学者研究支持了小银行优势假说,部分学者认为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融资难的主要原因[15-19]。
  当前国内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均未有效的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方式的改变。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来看,网络化成长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成长模式。供应链作为一种网络组织,进入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也就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成长模式,中小企业成长模式的改变带来括融资行为的改变。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资信获得融资非常困难,将中小企业置身于供应链之中考量其融资问题具有变革性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网络、有关当地政府部门等渠道向江苏省的中小企业共发放问卷300份,同时部分问卷采用实地调研获取。由于中小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运营了解比较全面,认识比较深刻,所以将这一群体作为此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共收回问卷200份,剔除未填答题过多的问卷7份,共回收193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为64.3%。
  (二)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由表1可知,样本企业年龄主要分布在3-10 年区间,这一区间的企业占样本总企业的79.5%,这说明样本中的大部分企业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由表2可知,私营及私营控股企业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5.4%,这也符合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由表3可知,样本涵盖了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主要行业为工业和软件业,分别为38.9%和11.4%,这也符合江苏省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特征。   (三)测量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结构维度指标、关系维度指标、声誉资源指标、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见表4)。量表采用7点量表,1分至7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和“完全符合”。其中,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声誉资源、信贷融资为潜变量,分别由3个和6个观测变量表示(见表4)。
  本文应用SPSS16.0和AMOS16.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内部一致性法,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结构嵌入(α=0.797)、关系嵌入(α=0.822)、声誉资源(α=0.783)、外部融资效率(α=0.737)均超过了0.7这一可接受水平,并且分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上,删除任何题项后的α系数也无显著的提高。
  在检验声誉获取在网络嵌入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之前,本文采用AMOS16.0针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考察所使用量表的区分效度,经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收集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均满足研究要求。经相关性分析,各变量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接下来主要检验声誉获取在供应链网络中提高外部融资效率起到的中介作用。
  1.网络关系与外部融资效率的关系
  当Chi-square/df<2时,CFI、IFI、NFI指标不小于0.9,RMSEA指标在0.08以下时,我们可以认为模型拟合性较好。网络关系外部融资效率模型的Chi-square/df=67.246,CFI=0.938,IFI=0.940,NFI=0.902,RMSEA=0.045。拟合指标均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度较好(见图2)。
  2.网络关系与声誉获取的关系
  网络关系与声誉获取模型的Chi-square/df=43.622, CFI=0.970,IFI=0.928,NFI=0.913,RMSEA=0.067。拟合指标均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度较好(见图3)。
  3.网络关系、声誉获取和外部融资效率的结构模型
  表5展示了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了网络关系、声誉获取和外部融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度。
  图4展示了网络关系、声誉获取和外部融资效率三者结构模型关系。
  三、模型检验结果
  网络关系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结构维度(γ=0.163,p<0.05)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嵌入(γ=0.329,p<0.001)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的正向影响也是显著的。
  网络关系对声誉获取有正向的显著影响。网络关系与声誉获取模型中,结构维度(γ=.260,p<0.01)对声誉获取的正向影响作用,关系维度(γ=.501,p<0.001)对资源获取的正向影响作用。
  结构维度(γ=0.260,p<0.01)对声誉获取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关系维度(γ=0.501,p<0.001)对声誉获取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声誉获取(γ=0.883,p<0.001)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了声誉获取这一中介变量以后,结构维度(γ=-.049,p>0.05)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关系维度(γ=-0.021,p>0.05)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的影响不再显著,这一结果支持了声誉获取在供应链网络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中介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通过网络内企业互动产生的声誉作为促进外部融资效率的中介机制,整合到网络关系与外部融资效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探究声誉获取如何在企业网络关系和外部融资效率中起作用。在理论上结合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这对于我们从中观角度来理解处于网络关系中的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外部融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通过自身所处的网络关系,获取更多的声誉资源,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外部融资效率,声誉的获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中小企业通过嵌入网络可以缓解其信贷约束。
  对中小企业而言,网络关系的价值在于通过网络内产生的“硬信息”,形成网络内的声誉资源,长期导向的网络关系可以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声誉资源,进而可以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用调查的成本。从集群效应来看,单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与网络整体创造价值一起实现的,单个企业在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也在帮助网络群体利益的实现。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管理者应注重通过网络嵌入获得的声誉资源来提升自身企业在网络中的合法性,充分利用网络的“溢出效应”,即群体的整体价值,来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的信任,提升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偿付能力的信心。银行应积极建设整体信用评估体系,将利益相关者信用评价纳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小企业嵌入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是中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促进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
  (责任编辑:张恩娟)

相关论文

供应中小企业网络外部效率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