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校报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6.3-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76-02
  我国的高校校报已经历了119年的发展历程,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主管的机关报,在校园媒体的成长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报纸类别中较为特别的一族,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但随着多元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报业界竞争日益加剧,高校校报的生存已面临挑战。
  1 高校校报的特色
  1.1 权威性和导向性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机关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肩负着引导舆论、弘扬新风、沟通信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的宣传阵地,它对于校园的重要新闻及重大事件掌握着报道的话语权,在校园内媒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1.2 较好的接近性
  高校校报立足于校园,主要读者对象是校内师生员工,报道的信息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方面的工作,宣传的主要内容都是校内发生的事件,师生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与读者有较好的接近性,容易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和师生员工产生共鸣与默契。
  1.3 较强的专业性
  高校校报的报道内容充分体现各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因此,高校校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读者主要为学校的党政管理干部和各专业的教师,学校各学科的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等,服务对象具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好,思辨能力强。
  2 高校校报的生存现状及问题
  2.1 报道的时效性差
  目前我国高校校报普遍出版周期很长,因此,时效性很差。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高校1000余家校报中,半月报、双旬报和月报占大多数,约占79.97%;周报和旬报较少,约占18.30%;还有极少数的季报和不定期报,约占1.73%。过长的出版周期使得校报的新闻信息失去新鲜性,新闻含金量低。
  2.2 报道的信息量小
  高校校报主要反映是学校的人和事,报道的范围狭窄,新闻来源较单一,而且普遍版面偏少,有约一半的校报是4开4版的小报,导致高校校报的报道的新闻信息量小。
  2.3 读者群单一、发行量小
  高校校报读者群较单一,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员工,读者数量相对少且固定,也没有一家校报真正实现“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因此,高校校报发行量很小,全国高校校报的期发行量平均就几千份。
  2.4 编辑手段相对落后、采编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校报都配备有数码照相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并实现上网,但这已是现代办报的最基本的要求,与其他报纸相比,高校校报的编辑手段还是处于落后。校报采编队伍的力量也很薄弱,多数校报专职采编人员少,多数是兼职人员,劳动量比较大,待遇也偏低。而且,不少采编人员也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采编人员职称普遍较低。
  3 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
  在多元媒体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着来至校园网络媒体、校广播和电视等校园传媒的竞争冲击和压力,面临更大的挑战。从传播速度看,网络新闻媒体比之校报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以很充分地体现新闻的时效性,而这也正是校报的缺陷之一;从信息容量看,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传播是校报体所无法相比的,网站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校报纸N倍,而且网络信息方便存储与加工;从影响力和受众面看,校广播和电视也各自具有优势,有线电视正成为深受师生广为欢迎的校园传媒方式,校园有线电视传播新闻的现场感和视觉效果也是校报所不具备的,校园广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媒体形式,由于能将新闻时效性和有声传播有效结合,受众面广、客观上有一定强制性等,使校园广播相对校报具有独特的优势。
  4 高校校报发展策略
  4.1 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面对来自多元媒体及报道内容、读者需求等方面的挑战,高校校报要生存与发展,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快创新改革的步伐,从校报发展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高校校报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校报应该根据时代需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首先,要有开放办报的意识,改变以前封闭办报的模式,走出以往固守校园的老框框,在社会市场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改变传者本位的思想,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形成双向互动沟通的媒体模式;改变公文式、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报道要关注广大受众关心的话题,要敢于触及现实;要扩大高校校报的社会影响力,根据各自院校的特色,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信息广泛提供给从事生产、研究、推广的社会群体,既可以扩大高校校报的目标社会受众群,也可以给学校的科研成果及人才走向社会提供更为多元的平台与渠道。
  4.2 扩大信息量,增强时效性
  多数高校校报会议新闻较多,报道的内容缺乏新意,且常常是周期性地重复,而且编排的方式不是以新闻的时效性、含金量为导向,而是以领导身份、单位大小区分版面的显著程度,因此,大大降低了校纸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要扩大信息量,必须要扩大高校校报的新闻报道面,坚持校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报道学校各个层面的受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不仅是报道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信息,校报的报道面还应该涉及学校学科建设、新学科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等方面,以及与高校发展有关的政策、科技、经济等信息。报道面广了,消息量才能增多,才能满足更多受众的阅读需要,提高校报的吸引力。有条件的高校校报,应尽量缩短出版周期,当然即使缩短了周期,也难以完全解决校报的时效性问题,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要建立一支新闻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队伍,尽可能地“抢”时效。对突然事件,能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学校的重大活动或事件心中有数,把该发的消息尽可能在校报截稿日前都尽量抓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校报的时效性。   4.3 精心策划,办精品报纸
  高校校报的消息不仅新闻时效性差,含金量低;而且内容平淡,报道形式四平八稳,新闻评论薄弱,缺乏影响力;缺少品牌栏目,多数校报栏目混乱,或一期一变无延续性,或不设栏目。因此,高校校报要发展一定要走精品报纸之路。精心策划新闻选题:借助高校校报的权威性、导向性,在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前瞻性上下功夫,以新闻报道的理论性、思想性弥补其在时效上的弱势,以新闻的深、精、活吸引受众。精心策划栏目和专版:在栏目设置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模式,改革会议报道占据头条、且篇幅很长的现状,以新闻的含金量高低决定其放置版面的位置;设置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栏目,做成品牌;注重版面的美观,突出风格,恰当运用版面语言和图片,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不同时期学校的需要,开辟特色专版。
  4.4 注重深度报道
  高校校报应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深度报道内容详实、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优点,使校报较之其他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深刻,有高度,有深度。要对各种新闻现象进行归类总结,善于从纵深挖掘新闻事实中的核心元素,发现新事件的主流思想,要利用新闻背景介绍和事件影响、评论等形式解读新闻事件。对于重大报道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要做好新闻报道策划,注重挖掘事件的深度与广度。校报要注意报道体裁的多样化,不断创新表现手法,让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要采用调查报告、图片新闻、读者来信和评论等多种多样的体裁,提高校报新闻的影响力。
  4.5 整合资源,推进媒体互动
  在多媒体发展的时代,高校校报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走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道路,主动加强与校园各媒体的互动,借鉴其他媒体在其资源、功能和管理体制上的优势,整合校园传媒资源。如借鉴电视的功能,增强新闻图片和版面的视觉冲击。目前,不少高校都开展了“报网融合”的实践,虽然多数上网的高校校报还只是采用简单的“翻版”,但从长远发展看,高校校报开办网络版,不仅发布消息快,新闻时效性强,读者还能随时下载,在网上可设置一些关于校园和与师生员工学习、生活贴近的专栏,对校报信息也可以做一些链接报道,开辟网上评论、网上投稿等互动功能,尽可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逐步实现营运手段的多样化。校园各媒体是一个整体,都是高校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要整合与优化校园媒体资源,推进媒体互动,必须要从管理体制入手,建议成立高校新闻中心,将校报、校园新闻网、校广播站、有线电视等部门通纳其中,成为调配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也可尝试各高校组建联合校报或联合网站。
  4.6 加强硬软件建设
  高校校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软硬件的建设。首先,要加强采编队伍的建设,提高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进人才充实校报队伍,也可聘请社会媒体的骨干担任校报顾问或名誉主编,给校报注入全新的办报理念;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学习,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使继续教育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校报采编人员的政治思想修养、业务技术水平;加强通讯员队伍、评报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校报内部协调机制,使校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信息多元化传播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校报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很重要,如配备较高端的摄影装备,可提高摄影报道的效果,或购置编排系统等,可以方便编辑人员对文稿的加工处理,提高校报的排版质量和排版速度。
  综上所述,多元媒体之间既有竞争,也有相互依存与合作,高校校报要发挥自身优势,锐意改革创新,拓宽生存发展空间,寻求高校校报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论文

生存现状发展策略高校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