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并也不鲜见,但大部分调查结果反映的趋向是一致的,即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其他群体的平均水平。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有一些具体的标志,例如:有幸福感;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身体、智力、情绪充分协调等。目前国内社会现状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地位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影响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主要来源于外部。特别是幼师,较低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当的学校管理,不良的学校氛围等等都成为直接影响到幼师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其次也有来自幼师自身的原因。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由于无力改变现状,没有及时地调整自己心态以此适应外部环境,也更加导致心理不健康。
  二、幼儿教师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离不开教师自身维护,提高教师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将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认同幼儿教师职业
  在部分幼师的观念里,他们认为幼师社会地位低,无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加上经济收入不符合期望值,有着较强的职业自卑感。如果教师不认同自己的职业,就不会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更不会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无条件接纳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有条件地自我接纳,在当自己表现很好或得到别人认可时才接纳自己,反之则责怪自己。当自己表现不好时,会怨恨自己;当表现好时,又会担忧明天可能遭遇的失败。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于有条件地自我接纳,就会导致自我认同不足、紧张和沮丧。有学者主张把接纳自我、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看成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更要自我接纳,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学生又怎会接受、喜欢和欣赏他呢? 幼儿教师要善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后,要学会扬长避短,并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素养。另外,幼儿教师要及时修正和调整价值目标。仔细衡量自己的能力、现实的条件等因素 ,尽量不要确立不切实际的目标。
  (三)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困扰和非适应性行为都源于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的观念常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形式:“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当用这些不合逻辑、不合理的观念去思维、去行动时,就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就会适应不良,出现心理不健康的倾向。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建议幼儿教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三、完善外在因素,对幼师实施心理健康干预
  (一)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薪资福利架构
  目前,幼儿园往往把生源的多少与教师的薪资福利挂钩、把幼儿的安全与教师的薪资福利挂钩、把家长的投诉与教师的薪资福利挂钩。幼儿园应把教师的“勤”“懒”界定在对专业的孜孜以求上。幼儿园可以对幼儿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定期对幼儿教师的师德以及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者,应该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引导和激励教师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力当作首要大事。
  (二)改善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建立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机制
  国内很多幼儿园教师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接近于服务行业中的“家教”+“保姆”。要改变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就需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机构不能与“服务行业”划等号,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应建立在共同认同的幼儿教育理念上的有相互的尊重和理解的一种沟通和交流。幼儿园可以建立家长工作制度,不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对有分歧的认识和理解及时进行疏解和重建。
  (三)建立幼儿教师进修制度
  幼儿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良莠不齐,质量每况愈下。因此在强调和引领社会对幼儿教师重建尊师重教观念的同时,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管理必须跟进。幼儿园可以规定每位教师执教资格的定期认证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赢得社会的尊重。
  四、总结
  兴国兴邦靠的是教育。学前教育更是关乎一代人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幼儿教师这个工作并不是所有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都适合这个工作。在面对3到6岁的幼儿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极为重要。社会在给予幼师更多尊重的同时,幼师也应该注重自我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相关论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实践教师心理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