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疏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心理疏导和产后优质护理的方式,提高HIV感染孕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并作出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P<0.05);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3.87±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心理疏导和产后优质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的临床效果,改善其妊娠结局,减轻孕产妇的痛苦,能够最大限度挽救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崇和应用。
  HIV感染孕产妇属于一种特殊的孕产妇,由于HIV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为了保证母体、胎儿的健康,通过采用合适的处理方式,阻断母婴传播,提高母体和胎儿的存活率,这对于HIV感染孕产妇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1]。HIV感染孕产妇若得不到妥善的护理,就会危及生命,甚至出现最坏的妊娠结局[2]。HIV感染疾病目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往往因为患上该病的心理压力过重,影响实际的治疗效果,致使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现阶段,对于HIV感染孕产妇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为了找出该症最佳的护理方式[3],本次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共84例,对孕产妇实施心理干预与产后优质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究,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共84例,其中所选患者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2.5±5.3)岁。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证实符合HIV感染的表现,且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心功能、肾功能、高血压等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患者发生HIV感染的原因包括不洁性行为、血液传播、唾液传播等,84例孕产妇对其检查方案、干预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84例孕产妇入院后,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结合心理干预以及产后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根据产妇实际的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心理疏导。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健康指导及日常生活护理等,由于HIV感染孕产妇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被公开自身病情,害怕被孤立,应给予此类孕产妇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并及时向孕产妇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和保障,使其了解关于更多相关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予孕产妇更多的指导,例如测量体重、给予充足的营养、戒烟酒、保证睡眠质量等,根据每位孕产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并告知孕产妇及其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保证胎儿的健康,家属应给予孕产妇更多的心理支持,缓解孕产妇的害怕、担忧、焦虑的不良情绪。
   诊断标准为:孕产妇妊娠结局好,新生儿较健康,母体各方面均得到良好发展,即为显效;孕产妇妊娠结局一般,生产基本顺利,新生儿无其他严重疾患,母体各方面均得到基础发展,即为好转;孕产妇妊娠结局不好,胎儿死亡,身体各方面均发展严重,即为无效。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关护理与治疗前后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将得到数据通过t方法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查,实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后综合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3.87±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比较(x±s)
  3.讨论
   HIV感染孕产妇区别于其他孕产妇,由于孕产妇本身患有HIV感染疾病,一旦孕产妇在生产期前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致使新生儿患HIV感染疾病的几率上升,同时也难以保证其妊娠结局的优良性。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HIV感染疾病中以母婴传播为主的途径,是儿童患有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且患病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有部分婴儿感染HIV是因为母乳喂养不当所致,这期间的护理对孕产妇、新生儿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4]。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护理人员在孕产妇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后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的护理,并注重对新生儿的防护,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新生儿发生HIV感染。一般情况下,因母体患有HIV感染疾病,新生儿生产后仅百分之二十的几率患有HIV感染,新生儿是否患有HIV感染,绝大部分取决于母体。新生儿不易患有HIV感染的原因主要因为母体具有健全的胎盘屏障,能够防止病毒的侵袭,从而保护了新生儿的健康[5]。许多研究发现,在孕产妇有产兆至其哺乳期间,是致使发生母婴感染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加强新生儿防护的重要阶段,下面对母婴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生产易于传播HIV病毒,生产方式中阴道分娩传播率较高,剖宫产次之,因此,选择剖宫产能够降低HIV感染几率。在一般即将临床的过程中,由于胎膜破裂时间较长,若大于四小时以上,则会大大增加HIV感染几率,若非异常生产的情况下,不建议采用人工破膜的方式。同时在生产中采用会阴切开术,也会加大HIV感染几率。
   为了保证有效的HIV感染孕产妇生产效果,在此类孕产妇分娩期间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加强全面的护理,杜绝因护理不当所致的HIV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来实施。注意有效的阴道清洁,可降低阴道分泌物对新生儿的感染。母乳喂养是预防HIV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安全有效的代乳品,杜绝HIV病毒的传播,注意脐带的剪法,尤其需要注意剪断脐带的剪刀应放置在妥善的地方,保证其的无菌性。通过加强分娩过程中的操作与实施,降低HIV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能够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3.87±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心理疏导和产后优质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的临床效果,改善其妊娠结局,减轻孕产妇的痛苦,能够最大限度挽救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值得推广使用。

相关论文

孕产妇心理HIV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