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既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首道屏障,又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最终防线。消除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的防范措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预防是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本文主要浅谈影响因素和安全护理对策:
  1.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①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组成以护理人员为主,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进修和实习人员中,医院感染标准防护意识欠缺表现突出; ②对污染物品的初消情况在接收时查对不严格[1]; ③对制度落实不能精确到位; ④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动意识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 客观因素
  ①噪声危险因素: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院配备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清洗机、干燥机、排风扇、塑封机、等离子消毒锅、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等不同程度的产生噪音。护理人员长期在噪音声环境中工作易引起烦躁、头痛、听力下降等。②利器损伤因素: 利器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几乎所有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器损伤史。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到被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机会很
  多,接触各种穿刺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利器械刺伤造成感染,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有 发 生 乙 肝 病 毒( HBV) 、丙肝病毒 ( HCV) 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感染的危害。美国医学会 ( ANS) 针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 和乙肝肝炎病毒 ( HBV) 感染发生的隐患性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 ( HBV) 传染性更强[2]。尤其是在夏季护理对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落实各项实际工作的依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安全,与全院的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并在保护患者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消毒供应中心( CSSD)《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三项标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落实系统的规章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3]。因此,要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加强质量监控。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全院的手术器械、用品等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任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危害的环境中,对其身体及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潜在危害。
  2.安全护理对策:
  一、 生物隐患的干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戴口罩、帽子、防护手套,用专用回收车到各科室回收,在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进行集中处理时戴口罩、圆帽、护眼镜、手套、穿长筒防滑靴及防水围裙,防止污染液溅到皮肤粘膜及眼睛上造成危害。
  二、 化学隐患的干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接触化学性质职业危害因素的规范操作,个人防护措施到位,配制消毒液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面具。当消毒液溅至皮肤粘膜时,立即用清水冲洗,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制剂对皮肤粘膜的伤害。超声清洗机清洗时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对人体造成伤害[4]。
  三、 噪音隐患的干预措施 科室机器需专人管理,定时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性能良好,操作时轻拿轻放,避免噪音的产生,工作人员应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
  四、 高温高压作业隐患的干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操作高压蒸汽灭菌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防意外发生,并持证上岗和定期按规定检测高压灭菌器的性能。随着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带来新的职业隐患因素,护理人员职业隐患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的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职业隐患的危害性,树立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每个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这些危险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要切实做好侵入性诊治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特别是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5],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普遍存在轻视防护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中没有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在清洗、消毒被传染性疾病患者污染器械时,如果防护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被感染,因此,应常规佩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及塑料围裙。

相关论文

隐患消毒对策护理医院安全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