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谈新时期我国高校变相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及成因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改变已往“象牙塔”的定位,融入更多社会成分以便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拉进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以后社会的适应性。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呈现的特征,从外在环境与高校属性符合度上加以探讨,追寻其在某种角度上的合理性即一种变相和谐关系。
  一、何谓变相和谐关系
  变相和谐是从事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谈的。当某一事物与外在环境不相适应时,若该事物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迫使大环境发生了改变,使之服务于它自身的发展而实现一种和谐(正相的和谐);反之,若该事物无力改变环境最终改变自己适应于大环境,此时两者也可以达成一种和谐,这种和谐即为本文所谈的变相和谐。
  二、目前我国高校变相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冷漠疏离性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见到老师形同陌路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看小说、睡觉等违纪行为也熟视无睹,有的学生甚至迟到早退自由出入课堂,忽视老师的存在。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再正常不过了,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人们的脚步是匆忙的,表情是冷淡的,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无闲暇来彼此交流;下属在领导面前不积极表现、履行职责,领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对其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教的,该怎么做全靠个人自觉,否则很快就会被撤职。
  (二)功利性
  学生因认识到某个老师对以后自身的发展会有利,而去刻意讨好、主动拉近自己和老师的距离;老师也常会因科研任务而去指使学生帮助其收集资料、做课题和项目等。市场经济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这种师生关系只不过是对其的一个具体展现。实际上,学生为了讨好老师自己也会付出很多,老师利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间接学习、锻炼自身的某些能力,也是一种“共赢”、互惠互利。
  (三)庸俗低级性
  当学生考试不及格时,有些老师就会含沙射影地向学生说出“活动活动”、“走走关系就没事”的话;大学环境的自由、开放性,也出现了很多师生恋现象;以上这些均体现了师生关系很强的世俗性。“关系”现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对以后的社会生活有个全面的认识。“师生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情感意识、认知的趋于成熟,步入社会,领导与下级的恋情也极其常见。
  三?p变相和谐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
  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各种要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间的交流相对来说就减少了很多,人情比较冷淡。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且最终必将指向、融入社会,所以在校园生活中加入一些社会成分,可以减少学校与社会的落差,增强学生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学校方面
  1、高校扩招:高校扩招为变相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出现提供了政策保障。扩招后,高校学生数急剧增加,而教师数的扩大却滞后很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个老师需管理很多学生,囿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师生交流机会的减少,出现冷漠疏离的现象。
  2、高校课程设置:高校在开展公共必修课及选修课时,往往都采用大班授课,而且老师也是经常变动,这就增加了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难度,从布局上促成了变相和谐关系的产生。
  3、后勤社会化:一般而言,高校内部教师公寓与学生宿舍分属不同区域相距甚远,两群体间界限分明,类似于生活中两个不同的住宅小区,它们由于空间位置的阻隔及所属群体性质的不同阻碍了彼此进行很好的交流,也无形中促成师生间冷疏关系的形成。
  (三)教师方面
  在倡导学生中心的当下,深受传统教育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老师仍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崇拜,渴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不愿放弃以往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就暗示了老师不愿以一种主动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四)学生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不断增强,有了自己的见解、看法,网络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大大缩小了学生与教师在知识面上的差距,削弱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性;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上,教师还是远远高于学生的,具有很强的学术权威,这也是师生关系中学生有意讨好老师的一个原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都会潜意识地结交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人,通过借力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p小结
  存在即有其合理性。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所呈现的以上特征即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一种简单投射,它缩小了高校与社会的距离,有助于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关论文

成因师生特征和谐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
试论新时期中药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新时期村两委文秘工作探析
试论新时期如何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