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论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5-0126-02
  1 审计责任的概念分析
  1.1 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概念分析
  审计责任,指的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特定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客体进行审计后,生成并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对该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审计责任包括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两个责任,前者往往会导致后者的产生,而后者的强制性处罚会促进审计人员对职业责任的重视和积极履行责任操守。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有重大错误或漏报的问题,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不公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抽样审计方法应用,审计风险虽可以防控但同样难以消除。
  1.2 审计责任与审计期望的差距分析
  审计责任与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两者的差距是长期性的,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参与致使公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往往过高。社会公众往往认为既然会计报告是经过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了,就应当不存在任何误导性的信息。而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原因导致审计人员也无法保证所审计过的会计报表没有任何差错。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不应被认为是被审计课题持续经营及业绩的承诺和保障。
  1.3 审计责任界定的复杂性分析
  现代审计是对被审计客体内控情况抽样审计基础上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通过样本审查来推断总体特征,然后执行审计程序对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所以未被抽查到的会计资料,是有可能存在舞弊和会计差错的,所以无法保证会计报告绝对的可靠和准确。而审计责任的评价是体现在审计人员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然而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很难判断审计人员是否尽做到了职业谨慎性。所以应当结合具体审计问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同时期对审计责任是否良好履行的标准也不一样。
  2 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总体上是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责任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大。审计准则的四个方面都涉及了审计风险。如:审计活动的独立性越高,审计工作揭示的问题可能性就越强,审计风险就越低;审计程序越有效,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风险会被有效降低。审计人员职业操守越高,审计质量就会提高,审计风险相应降低;审计法律法规越严谨,审计人员和机构出具不当审计报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就越大,审计风险相应地就越高。
  因为审计责任代表着社会公众和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主体的期望,市场经济中金融行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审计报告对于经济决策越来越重要。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良好地履行外界对审计业务的期待,出具的审计报告给审计报告使用者造成了损失,那么审计报告使用者必然会对审计主体提出责任追究,进而产生了审计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①现代审计行为是在市场经济法律赋予的审计签证权利下进行的,同样地也有相应的审计法律责任,主要表现为受托审计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审计服务需求就越多,所以审计责任扩展到对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负有提供准确审计报告、维护国家经济和公众利益安全的责任。所以审计人员如果因为失察、违约等原因提供了虚假审计信息,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那么委托人可以依据法律追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应于审计风险中的法律风险。
  ②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企业间交易日趋繁多和复杂,审计范围也相应大大扩大,不确定会计事项越来越多,也给财务操纵提供了大量空间,而抽样审计对此难以发现的概率随之加大。这些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审计结论与真实情况的偏差概率加大,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真实性所要付的责任照比以往更大,相应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执业风险。
  ③市场经济的成熟使资本市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这使得经济界对企业财务状况更加关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被社会所重视,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也越来越关注,依赖审计报告的机构和民众也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已成为金融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金融市场上的利益团体都会支付费用来聘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降低经济决策风险,一旦在金融市场上因为被审计过的财务信息遭受损失,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团体会采用各种手段从审计人员处索赔。一旦审计失败,审计人员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更大,这增加了审计工作的经济风险。
  ④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济活动特点、内部控制规范程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等因素,都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造成影响,从而给审计风险带来影响。所以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进行全盘评估的原因。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扩大到需要对被审计对象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分析,相应的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带来的审计风险,也会在制定审计费用中加以考虑。
  3 基于审计责任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3.1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3.1.1 贯彻有限责任合伙制明确审计责任
  有限责任合伙制是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责任承担范围限于合伙利益,合伙资产不足偿还合伙人债务时,有限责任合伙制中合伙人是不以个人资产偿还债务的。有限责任合伙制下审计人员不需承担其他审计人员犯下的职业性违规责任,即无过错合伙人不担负连带责任。所以有限责任合伙制强调了对审计违规行为的无限责任,保护了客户的利益,促使合伙人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也对无过错合伙人的利益加以保护,明确了审计人员的执业责任。既有约束也有激励,有利于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3.1.2 实施审计责任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与审计责任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审计出的违法违纪金额相挂钩的分配制度,要明确完成项目的奖励额,也要明确审计责任相关的罚款额,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执业责任心,有利于防控审计风险。
  3.2 积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的、战略的观念来指导审计流程,强调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因为错报风险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舞弊风险、经营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
  审计人员应积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当对重大错报风险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在审计项目小组中要有富有经验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专家、审计人员工作;审计程序制定和选择时,要注意保密,不能被企业管理层所预知。确定完审计方案选择实质性还是综合性之后,审计人员应当认真分析风险的等级,重大错报发生的概率,结合各类经济事务、报表特征、账户余额等要素,来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间和性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抛弃了制度导向审计的“管理层善意”的假设,而要求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和怀疑态度。不仅要对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进行审评,还要对管理层的经营道德进行判断,将职业警觉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扩大了审计视野,将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系统分析评价纳入审计范畴,寻找潜在风险点,将风险评估时时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
  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首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鉴别财务报表的组成并标出重点。接着要分析重大错报风险,进而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性质。
  制度导向模式假设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员工,在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有较高的积极性,相当于把防控舞弊差错的责任交由被审计单位。而且也假设企业管理层在设计和执行内控制度时是诚实的,但这并不符合现实情况:20世纪后半期,企业管理层的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大量的案例表明,内部控制制度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即使最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着执行不力造成的内控失效。而且被审计单位也有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内在动机,风险导向审计对制度审计模式的缺点进行了弥补,按照风险高低来配置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和经济性。该模式下,审计风险模型中,在固有和控制风险不变的前提下,检查风险与审计风险呈正比,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正比,所以如果审计风险期望低,重要性高的话,就应当搜集更多审计证据,扩大实质性测试、追加审计程序等措施。所以在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还要评估审计风险期望,以提高审计效益。
  3.3 积极使用外部资源控制审计风险
  3.3.1 应用审计风险基金制度来抵御审计风险
  提取执业风险基金是会计师事务所抵御审计风险的有效方式,例如按照年营业额的10%计提职业风险基金,以增强事务所抵御审计风险的能力,以防事务所被索赔时不至于陷入财务困境。
  3.3.2 应用审计责任保险机制分散审计风险
  事务所也可以考虑投保审计风险商业保险,将审计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转移到社会,这样可以减少事务所面临审计责任导致的法律诉讼失败的巨额损失,在西方国家责任保险已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强制保险品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了事务所应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减少审计风险的变现损失,这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4 结 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相互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由于审计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审计行为所承担的责任日趋艰巨。审计人员应当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在审计过程中重视审计责任,注意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各种手段积极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更尽职地履行好承担的审计责任。

相关论文

审计风险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电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析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
试论CPA审计行业专门化问题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