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中的“以退为进”策略及其当代启示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逐渐暴露、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危机之时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其中“以退为进”的迂回发展策略,不仅在实践上有效地化解了苏俄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而且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新经济政策“以退为进”策略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但是其面对国内外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突出。在苏俄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苏维埃俄国决定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虽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了胜利,但苏维埃俄国并没有及时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特殊时期的“暂时性”政策,非常措施不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违背当时的国情加大实施力度。随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逐渐暴露,工人、农民的不满情绪终于集中爆发,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这样混乱的局势,列宁指出,“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所以,针对当时的情况,基于对苏俄国情的分析和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深刻反思,以列宁为首的俄共果断的采取了“以退为进”的迂回发展策略,提出废止余粮收集制,采取粮食税制,实行商品交换,恢复商品流通,完成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变。
   二、新经济政策“以退为进”策略的具体内容
   (一)从“国家强制分配余粮”退却到“农民自由支配余粮”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为应对国内外战争形势所采取的临时性粮食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强制征收农民手中扣除口粮、饲料和种子以外的全部余粮,有时甚至包括农民一部分必需的粮食。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余粮收集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余粮收集制的核心是“剥夺”农民,强制性、无偿性的征收余粮使得农民在生产上缺乏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势下,列宁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谓的粮食税,就是农民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农业税,交纳后的余粮和农产品可由农民自由支配,并可到市场上出售。可以说,粮食税的实施是列宁“以退为进”迂回策略的体现,是对农民的“让步”,在承认小农经济形式及其独立性的同时,允许农民对生产资料进行自由周转,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从“全盘否定资本主义”退却到“充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是在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提出实行大中小企业的国有化,主张消灭资本主义。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让列宁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以看出,列宁在对待资本主义的策略上,从初期的全盘否定逐渐“退却”到否定中有肯定。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即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和租借制,不仅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和技术设备发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生产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小农经济向大生产过渡。
   (三)从“国家垄断产品交换”退却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是国家垄断的产品交换制度,即在产品交换方面,废除一切私营商业,取消货币流通,取缔自由贸易。然而,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渐暴露,列宁意识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是行不通的。随着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被粮食税取代,列宁认为,在政策上,商品、货币关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由国家垄断制的产品交换制“退却”到国家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制。在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交换后不久,列宁又发现了物物交换作法的隐患,及时提出把“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制”改为实行“国家调节商品买卖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虽然列宁在策略上一直“退却”,但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新经济政策“以退为进”策略的当代启示
   (一)建设社会主义,要以立足国情为前提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提出虽然与马恩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相吻合,但是它并不适合当时苏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情。而在基于对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却使苏俄经济很快恢复和活跃起来,拯救了苏维埃政权。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在对国情的认识上,我国经历了从搞“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到十三大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本国国情作为前提,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脱离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旧方法和旧观点的抛弃,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改革。而改革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新经济政策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改善了和人民群众的紧张关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如何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要注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对外开放,要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如何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曾指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更加注重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创造的丰富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在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上,以“三个有利于”原则进行吸收和借鉴,大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先进技术、科学成果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总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其精神实质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

新经济政策列宁启示当代策略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