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社区银行发展研究

  一、社区银行的定义
  关于社区银行, Robert De Young、William C. Hunter 和Gregory F. Udell等人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判断,即资产规模一般不超过1亿美元、存款和储蓄主要来自本社区、经营保险储蓄等中间业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本国人所拥有。William R. Emmons、R. Alton Gilbert 和 Timothy J. Yeager在五点判断标准的基础上,认为社区银行就是小型的、区域集中度高且拥有关系型贷款优势的银行。而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通常把社区银行定义为资产规模在 1000 万美元至 10 亿美元,为社区居民、小型企业、农场等提供低成本信贷的银行。
  近几年,我国对社区银行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从总体上说,对社区银行的定义主要是围绕资产规模、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等方面。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社区银行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中小银行,强调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巴曙松,2002;王爱俭等,2005 )。而赵革(2008)指出社区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员工、股东主要来源于某个区域,并主要服务于该区域的中小银行机构。因此,可以把社区银行定义为以一定的社区范围为依托,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服务于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社区银行金融共生的现状分析
  (一)金融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最初应用于生物学中,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袁纯清(1998)提出,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物质组成,因此整个社会体系包括经济体系都存在共生现象,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货币流动这种物质联系也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金融共生理论中有三大基本公理,分别是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金融共生界面选择原理、金融共生系统相变与进化原理。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是金融共生理论中的基本原理,表现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张等。在金融共生系统中,共生界面决定了共生单元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共生能量的使用规则。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共生对象应采用竞争性选择规则,而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采用非竞争性的亲近度规则和关联度规则。金融共生系统相变是指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金融共生利润的非对称性分配、利润的不匹配使用以及共生度的变化是金融共生系统相变的基本原因。
  社区银行在处理关系型贷款上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在软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上的相对优势使得其更易于发放关系型贷款,因此更易与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金融共生关系。
  (二)社区银行的金融共生现状分析
  根据金融共生理论可知,共生模式根据共生单元之间的组织强度可以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按共生单元行为方式可以划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
  1、社区银行的共生组织模式。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生模式为介于间歇共生和连续共生之间:当外部经济政策因素不发生剧烈变动、货币政策稳定时,社区银行在与中小企业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通常能够持续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两者之间呈连续共生模式;而当货币政策发生较大变化,社区银行会更加注重“硬信息”,此时与中小企业的稳定共生关系就被打破,两者之间就呈间歇共生。
  2、社区银行的共生行为模式。根据社区性质银行与中小企业四种行为模式的定义和具体特征,可以判断当前我国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生模式为介于偏利共生和非对称性互惠共生之间。
  三、社区特色银行发展对策建议
  (一)转变理念。农村金融将面临一种新常态:经济下行,不良压力增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润增长乏力;农村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在新常态下,社区银行的发展必须树立一种新的理论。
  1、客户时代的理念。银行已经从产品时代到客户时代,未来银行的竞争主要是客户的竞争,因此,社区银行必须树立牢固的客户理念,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稳、精、变、实的理念。稳中求变,稳是基础,在当前形势下,稳步推进农村市场,稳健开拓农村客户,强内功,迎挑战。精是提升管理精细化,精打细算过日子。变是不变的主题,变才能创造持续竞争,变的重点是发展观、客户观、人才观。实是坚守农村市场,实实在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
  (二)提升管理精细化
  1、深化机构改革,部室设置前移,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借鉴国内银行经验,社区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应向前台倾斜,增设产品开发部、客户服务部,根据当地经济特点,设置相应有事业部,如纺织事业部、农业事业部等;优化中台部室的基础上,整合后台部室。
  2、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借鉴同业经验,梳理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进行优化设置,提升管理效率、风险控制能力、客户体验度。
  3、设立成本管理中心,引入成本管理系统,对业务经营中的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及其他成本加强核算和控制,减少经营成本,主动迎接银行业利润下滑的挑战。
  4、推进利率定价市场化,以风险、贡献、成本为维度建设差异化利率定价系统。
  (三)深耕社区,打造社区特色银行
  1、目标市场的选择。社区银行的理想目标客户群体是以下一些人群:
  (1)从年龄来看,应是中青年客户。这些人具有较高的金融投资理财意识、收入水平与家庭总资产、线上支付频率以及贷款与理财需求。   (2)从文化程度来看,应该是教育程度高的客户。这些客户具有较高的理财、收入水平、线上支付频率,在贷款需求和理财产品方面的需求要高于教育程度低的客户,同时这些客户具有较高的还贷能力。
  (3)从家庭结构来看,应是中小家庭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要已经成立家庭或是刚成立家庭的客户,具有较高的房子与汽车等“刚性”需求,因此他们的消费贷款倾向性与非金融服务需求的倾向性都非常高。
  (4)从收入来源来看,应与自雇者客户与受薪客户有关。自雇者客户具有较高的贷款需求,受薪客户同时具有较高的贷款和理财需求,他们都具有较高的还贷能力。
  (5)从富裕程度来看,应是年收入与家庭总资产较高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经济实力强,能承受较大的还款金额,同时具有很高的贷款需求。不仅如此,他们在拥有较大闲置资金时,理财需求也很高,需要有专人服务。
  2、差异化服务体系的确定。结合目标市场选择来看,社区银行可通过设计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来明确自身的业务特色,从而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展开竞争,并消除业务为消费者不熟悉的问题。
  3、提高消费信贷产品接受意愿
  (1)提高信贷,培训先行。以信贷撬动首先要改变居民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需要在进入小区,在密集接触客户的同时,大力开展消费者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消费者信贷的好处,阐述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活质量。
  (2)提高消费,力保透明。打破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隔阂,利用社区银行的保姆、管家等理念,与消费者拉近距离。通过设身处地为客户设计各种科学有效的消费信贷方案,签订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条款,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3)以刚促柔,稳步推进。综合考虑居民汽车及其他的刚性消费需求,在帮助消费者设计刚性需求方案的同时,通过沟通,帮助消费者确定刚性和柔性需求的比例,在不断提升客户生活品质的同时,赢得客户的信赖和依赖。
  4、扩大理财产品认知。理财产品信息获取的途径有网络信息、财经类报纸杂志、广告传单之类宣传材料、朋友介绍、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主要是“网络信息、朋友介绍、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也说明,加大银行网站建设、物理网点宣传、形成良好服务口碑等方式,将是让客户建立信任、获取信息的最好做法。

相关论文

基于理论银行金融研究发展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