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低技术产业减少,高技术产业增加;低附加值产业减少,高附加值产业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服务政府走向服务民生,从教育的单一化走向教育的多样化。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发展,将与社会经济发展渐行渐远,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以全新视角看待当今的高等教育,面向实现转型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标,承担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要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转型为以应用型教学为目的的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思路是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布局和地方院校发展为基础,参考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地方、明确定位;校区合作、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力量,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产业良性快速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实践应用型高校教育的人才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
  一、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在教育部指导下,地方政府统筹产业行业发展,建立教育、人力资源和统计等部门,负责具体引导行业人员参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挥在重大政策研究、人才供需监测、职业资格制定、就业准入、就业合作、专业设置和评价、课程与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同时,在法律层面,明确地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出台有利于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教育立法和鼓励政策。
  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应用型高校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以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用技术型人培养目标,系统构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具有的主要特征为: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和注重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
  三、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师资队伍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骨干教师要具备地方企业与学术经历的双重素养,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的培养力度
  高校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的特色,逐渐加大学校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引进合适的专业人才,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重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不盲目片面追求高学历和高职称。同时,积极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保证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下企业、进车间、做工程,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让专业教学始终贴近企业实际。
  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高校可根据地方企业的特色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来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或技术人员以兼职的方式参与教学,参与的方式可为授课、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毕业设计、作为答辩委员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等,使企业的专家能手能进一步有针对性提高高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交流
  高校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家能手进行学术和技术上的交流,包括专业设置和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不断优化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逐步开展订单式、课程嵌入与置换等模式的培养工作,从而使学校的教师了解来自企业的第一手信息,使教学贴近产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师队伍成长。
  4、培养学科带头人
  根据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企业的需要共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使学科带头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达到不断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结构层次、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目的。
  四、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特色,各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上必须充分考虑地区性社会和经济需要,使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
  1、课程与教学资源改革
  要改革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推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并行的模式。在保持课程体系系统性的同时,坚持“兼顾基础、精简内容、优化课程、突出实践、面向应用”的原则,增强“柔性”,减少“刚性”,减少必修课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工具的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与情操、心态与健康、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等都应有明确的发展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养、人文课程、专家报告、社会调查)、科技创新(数学建模、创业计划、网络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实验室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立项等)、创新创业训练等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增设科技创新学分。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主要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借鉴、引进培训教育和职业认证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示范效应,新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示范课程。点面结合,带动和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同时,教学方式要与课程体系相配套,加强教材建设的规范化和系列化,除选用优秀教材外,还要鼓励教师编写切合独立学院学生情况、体现我院特色的教材或讲义。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形成制度、建立规范、产生成效。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报并承担教科研项目,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按照量入为出、确保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决摈弃大而全的做法,夯实基础、贴近实际、面向应用,建设具有高校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期内,需要扩充和整合现有专业基础实验室,淘汰部分不合适的设施和实验项目,建设若干能凸显高校特色、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专业实验室。
  积极整合地方经济资源,立足双赢,和地方企业建立稳定、对口、机制灵活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与地方经济有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性互动,积极尝试各种联合培养模式,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达到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4、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是指不断完善教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教学组织与实施、考务组织、实践性环节管理等教学日常运行着手,建立常规管理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健全管理环节,力求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进行。教学管理改革还要与时俱进,可推进网络化管理的进程,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在优化已有的评教、毕业论文选题、课程重修管理、程序设计基础机考等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教材管理系统、课程重修申报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五、高校产学研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
  应用型高校可以坚持人才、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围绕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形成高校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
  应用型高校要形成专业特色,就要加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尤其是要突出应用型科研力量,为地方政府和区域特色行业企业提供有特点的科研成果,使高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以得到地方企业的信任和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办学活动,广泛切实实施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注:教研项目: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重点教研项目。)

相关论文

应用型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基于高等地方
基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创新思考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