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浅谈我国儿童性侵的犯罪心理及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48-01
  一、我国儿童性侵的含义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完善,传统观念的转变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侵案得以曝光,历年来,遭受性侵的儿童越来越多,其中还不包括未被曝光案件。在儿童性侵案件中的受害儿童均为不满十二周岁,以女童居多,也包括男童。儿童性侵案之所以频繁发生,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教育不够,儿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儿童性侵犯(childsexualabuse,又称儿童性虐待)指利用儿童的性活动,从非身体接触的性骚扰、触摸儿童身体的隐私部位或让儿童触摸其性器官,以达到性挑逗的目的,直到最为严重的强奸。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一年,我国各类期刊和网站报道出的儿童性侵事件高达几十起,而且呈现上涨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疾病,例如恐惧、焦虑、抑郁或厌食、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异样感、低自尊、行为退缩、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药物滥用、自杀或企图自杀等。
  二、我国儿童遭受性侵后的迹象表露及性侵造成的危害
  (一)儿童遭受性侵后的迹象表露
  儿童在遭受性侵犯后,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1.突然出现恐惧感带或有性特征的行为
  儿童表现为突然害怕参加某些活动;或者讨厌被人打扰、不愿交朋友等。
  2.在行为上,明显表现出对他人的愤怒和侵犯
  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在玩玩具或者同伴玩耍的时候,突然欺凌弱小;而年纪较大的孩子则会表现为对某种物质的滥用,甚至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
  (二)儿童性侵造成的危害
  1.使幼童长时间的处于心理恐惧、焦虑状态
  性侵犯会给童年期的孩子的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身体上的伤害能够治愈,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却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扭曲受害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会使被侵犯儿童产生心理疾病或者性心理障碍
  由于性侵犯是在恐怖气氛中实施的一种违背受害人意志的强加行为,所以这种侵害很可能会导致被侵犯儿童产生某些心理疾病,严重的侵害甚至会引发儿童未来的犯罪行为。
  三、我国儿童性侵案的一般特征
  (一)实施犯罪的人大多是被害者比较熟悉的人,侵害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有调查研究表明,被害者比较熟悉的人作案率高达68%,犯罪人大都是被害人的老师、亲戚、邻居,甚至不排除家庭成员等,而亲属、熟人和老师性侵害的持续时间都比较长。
  (二)犯罪人实施犯罪手段一般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
  绝大多数的儿童性侵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犯罪人的犯罪手段一般都比较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平时犯罪人比较善于伪装,甚至经常作案却可以逍遥法外。
  四、针对儿童性侵犯罪的防护策略
  性侵犯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旦儿童性侵事件发生,就对儿童本身和家庭造成极大的打击和伤害。社会、学校、家庭要对受害儿童持同情的态度,不应该歧视被侵害儿童,应该及时给予受害儿童心理慰藉和开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尽早摆脱被侵害的阴影。
  (一)监护人、老师要尽职尽责的教育和保护儿童
  由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都完全发育,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监护人或者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对儿童性侵及早的犯预防,也要尽职尽责,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和保护方式。
  (二)要加强对儿童性侵案的有效控制
  一方面是要加强治安侦查;另一方面是在儿童性侵案的控制方面。公安机关应该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对出现的不实报道和恶意炒作,加大惩处力度,保证媒体客观、公正地发布真实信息,同时注意社会效应及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保护法律赋予公民的权益,尤其是儿童性侵案中对儿童的保护。
  (三)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遏制儿童性侵案件已经刻不容缓,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和学校应该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打击儿童性侵犯罪的嚣张气焰,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相关论文

防护犯罪策略儿童我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