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指导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我国事业单位是主要从事教学、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或接受政府机关委托承担某项行政职能的法人组织,其按照经费来源不同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类型。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及行政色彩较浓,因此其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有着较大的差别。我国政府为增加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报表可比性、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市场价值及债权、债务情况,于2012年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次将企业权责发生制引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打破了事业单位资产长期不计提折旧、当期应计债权、债务不做账务处理等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不但增加了与企业财务信息横向可比性,同时可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市场价值,提高财务核算效率,有利于满足广大报表使用者对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对外公开的需要。
  一、新会计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未遵守职业道德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招录工作由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由于编制与工作性质等原因,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任用未形成优胜劣汰模式,人才流动性及工作宽松、清闲等导致财务人员失去学习财经知识的积极性,无法真正掌握新会计制度精神。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出于对领导压力及追求集体、个人经济利益原因,往往以牺牲职业道德为代价编制虚假财务凭证,既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也给国家资产与财政资金带来安全隐患。
  (二)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个别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小规模事业单位中,由于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政绩工程”及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上,对新会计制度在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及降低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不够重视,加之,个别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导致事业单位其他部门未能给予财务部门工作积极的配合,设计科学、有效的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三)财务分析职能未被充分发挥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测财务风险,但由于多数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效益要求不高,存在一但出现亏损则由财政买单的错误思想,导致事业单位未对日常财务核算中发现的岗位漏洞、财务指标进行认真分析,使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工作的指导
  (一)突显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
  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要求财务人员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本单位在一个会计期间收入与支出情况,而新会计制度不仅要求事业单位要真实反映本单位资金流向,而且应按照企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反映本单位当期应计未计收入、费用,同时,应保证本单位编制的预、决算符合《预算法》规定及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二)会计工作多元化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传统财务简单计算、报表、对账的基础上,向财务预警、资金流向、内控设计与执行等管理型转化,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更加注重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资产使用效率等经济效益反映。
  (三)更加注重预算管理
  随着财政部门对预决算编制的精细化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进,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本单位预、决算的基础上,编制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预算,并且应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期限、内容在指定媒体、网站上公开预算、决算及“三公”经费情况,实现了对事业单位全方位预算管理控制,提高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
  (四)会计要素更加科学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比照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五要素设置会计科目及披露会计报表,并且对各个会计科目概念及核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科学性、可比性,方便内、外部会计报表使用人了解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经济效益情况。
  (五)会计报表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旧会计制度只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当期收入、支出、结余情况,而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比照企业会计准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资产负责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新会计制度对于每张报表的格式及科目填列要求进行了统一要求,不仅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效益与准确率,而且有助于本单位及其他外部报表使用人通过报表数据分析揭示事业单位收支、资产使用、财务风险等情况。
  三、完善新会计制度若干建议
  (一)提高事业单位认知程度,营造良好运行环境
  为保证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执行,建议当地财政部门召开由各预算单位法人及财务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以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执行新会计制度重视程度,促使其督促其他部门给予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必要的配合,为新会计制度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保证会计制度顺利执行
  为了了新会计制度相适应,事业单位应该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更新,促使其更加熟悉和了解新会计制度。对于财会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教育,以促使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并不断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事业单位应严把人才引进关,应以具有财务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入职首要条件,摒弃以往事业单位“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模式。同时,事业单位应聘请财经院校教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针对新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报表编制等内容进行培训,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满足新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需要。   (三)强化财务审计监督,增加财经违纪成本
  一是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派专人负责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同时,事业单位法人应提高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督促所有部门积极给予内部审计工作配合,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加强外部审计、财政机关审计。当地审计、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预算单位预、决算编制、财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及新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财经违纪行为坚决给予查处,禁止事业单位领导、员工托关系讲情,加强对审计问题进行跟踪整改审计,保证审计结论落到实处。同时,审计、财政部门应定期对预算单位进行财经违纪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将日常审计中发现的违纪问题以案例形式向预算单位进行讲解,提高预算单位法人、财务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的自觉性及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保证财务人员认真遵守《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四)对会计监督进一步强化,促使新会计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为了在事业单位内部全面而有效地贯彻新会计制度,以防发生违规违纪等腐败行为,或者是与财经纪律相违背的行为,以便于事业单位可以正常地运转财会工作,事业单位要对会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以便更加有效地监督和评价新会计制度,分析其具体执行情况。并尽快制定出更加完备的措施,同时尽早落实下来。使事业单位在执行和决策一些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上更加明确,诸如进行对外投资和调度资金等,以便促使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新会计制度的诞生是一种必然结果。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情况得到了真实的反映,并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从而大大推动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

财会事业单位事业指导单位
基于事业单位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
浅谈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问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
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