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分析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1什么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技术能力较高的技术人员。一方面强调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技术。高素质是强调人才综合能力,是时代进步永远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技术技能则是强调工作能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克服和解决一些高水平的难题。因此,我国的技能型人才也常常被人称为“蓝领”,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义一般在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确切的说应称为“银领”。这类人一般是在实施现场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面对生产难题时能够较快的找到突破口,被企业赋予“能工巧匠”的称号。
  2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人才的分类,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着不同的认识、“人才四分说”是国内目前认可度最高的一种分类方式、具体说来这四类人才就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而后两种人才都是通过高职教育这条途径培养形成这两类人才大多工作在社会生产的一线上,用着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报酬技术型人才大多在工程型人才的策划,设计等转变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应用管理和所学专业技能进行生产技能型人才主要在工程型人才的策划,设计等转变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凭借自己专业所长,操作现代机器来生产例如:制药厂里的管理人员,药品生产车间的生产组长他们都属于技术型人才;而药剂的添加,催化剂的添加人员则属于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综合能力强,有着较高职业素养,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些能力他们大多工作在生产、销售、服务的一线上,在实现中他们常常被俗称为“蓝领”、高素质强调的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情商方面;而技术技能则强调的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的是智商方面。
  3高职教育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分析
  建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学做”能力提升和探索人才质量多元化社会评价四个部分有机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性提升的基本路径。
  3.1建立市场导向、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
  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能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高职教育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申请新专业:确定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并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施的配套准备,促进反馈与改进。
  3.2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职业导向”要求,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其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提出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其校企合作是该模式的基础,工学结合是该模式的目的,顶岗实习是该模式的手段。目前,高职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I、合作发展”的理念,就是要求校企合作应从传统的院校利益主体向校企双赢和院校、行业企业等多赢发展,合作范围应涉及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实习、订单培养、合作研究等,尤其要使企业在人才使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校企一体”或双主体型的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
  3.3推进教师“双教”能力的开发与提升。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的“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其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一是通过访问工程师、挂职锻炼和考察调研等企业实践模式,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或以脱产、半脱产的方式在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工艺过程、生产现状和岗位特征,获取生产运行操作、设备维护检修、故障诊断排除、工程预算编制等第一手资料。二是通过校本培训方式,利用院校内部资源,由院校策划、组织、实施,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活动。三是搭建校企科技合作平台,促进教师服务于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技术革新、工艺改造,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通过在产学研结合中真正把教师推到研究实践的第一线,在创造性的生产实训活动中将教师锻炼成“双师型”和“双教型”教师,以促进教师“双教”能力的开发与提升。
  3.4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社会评价机制
  多元社会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面向第三方评价,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以期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改进与提升。为此,要强化机制创新,加快建立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制度性文件和法规,明确多元社会评价的责任主体,实现社会评价与政府评估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应建立常态化的内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依据第三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评价反馈信息,反馈院校日常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和完善;注重行业企业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的反馈和建议,及时动态掌握相关社会评价信息,以便对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及人才培养进行调整和提升,以此形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多元社会评价保障机制。

相关论文

人才培养高职高素质路径技能
试论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
浅谈新时代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