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电影《美丽心灵》中音乐和叙事的互融

  约翰?纳什于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维吉尼亚州,其年幼时性格孤僻,所以父母格外照顾他。成人后的他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经过不懈努力在1994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美丽心灵》这部作品就是以纳什的真实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其中凸显了他对经济学和生物进化领域的影响,并彰显了他理性的人格魅力。
  《美丽心灵》是由著名导演朗?霍华德亲自主持的,由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罗素?克洛担任主角,这部作品于2001年正式首映,一时间引起了电影界的轰动,同时摘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如果不了解纳什的真实情况,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会如此受到世界的关注,难道仅仅因为他在数学上面的成就吗?当然不是,其实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还同时在饱受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但是跟他坚毅的精神力量相比,再可怕的病魔也显得如此之微不足道。有了妻子艾丽西亚的耐心陪伴,他走过了痛苦并且艰难的半个世纪,幸运的是他最后还是战胜了病痛,为自己争取到了未来幸福的生活。电影《美丽心灵》将落脚点放在了纳什处于精神分裂中的现实与虚幻之间,创作者通过音乐与叙事的完美融合,将一个生命在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与坚强刻画得淋漓尽致,将事业和家庭、个人价值和集体荣誉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演绎得充满内涵与深意。
  一、人声哼唱中的缤纷数学世界
  电影《美丽心灵》将第一部分的主线放在了“数学”上面,所以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征服他们的心灵,专门选用了如天籁般的女生吟唱,配合三角铁和管弦乐队的伴奏,强弱相间的节奏在耳边不停跳跃,音色平整顺畅,钢琴与管弦乐交织在一起,使吟唱充满力量,这种层层递进的手法,成功勾勒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数学世界。尤其是当音乐高潮来临时,电影恰如其分引入开场白,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第一顶峰。“此曲只能天上有,人家哪得几回闻”的境界便油然而生了。如此令人震惊的开场音乐和语言表述,将数学基调成功注入大电影当中,为后面的叙事埋下伏笔。
  当电影情节正式展开以后,音乐之于故事发展的作用也越加明显了。电影的第21分29秒是整体叙事中第一个重要章节。内容为:纳什在数学方面找到了无限的灵感,所以开始深入研究,这是他大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也使他正式迈入人生的辉煌阶段。这里,导演特别引用了纳什对自己同性朋友追求女孩子的指导过程,实质上是在对他的伟大理论进行“实战演习”。所以,此处穿插了长约1分钟的数学主题,与之配合的音乐节奏变化明显,重音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增加,与电影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烘托感情和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纳什伟大理论的诞生,配合节奏紧密的音乐,令人们感受到了电影饱满的精神内在。其实,在音乐创作者的思维世界中,总是在追求和谐的画内乐和画外乐的交替运用,这样就能形象刻画出存在于主人公脑海中的数学模型,将观众引入那个神奇的数学世界。例如,当影片中的场景是酒吧时,背景音乐就自然而然使用爵士乐,当纳什陷入深深的思考时,音乐就立即转换为轻快的旋律,凸显数学主题。所以,在短短的三分钟情节中导演进行了两次背景音乐的转换。如此频繁短暂的切换,配合镜头位置的拉伸,使叙事和音乐之间达成一种巧妙的互融,实现了影片情节和思想上的首次跨越。
  二、精彩叙事,音乐紧随其行
  当电影进行到中间章节,叙事内容的增加使里面的情感变得尤其丰满。这时,音乐主要来自于弦乐的配合,其篇幅巨大,不论是温情豁达的情怀,还是紧张猜疑的气氛,都能够在弦乐的音色中找到落脚点;此外,这里再次使用如天使般声音的人声哼唱,将纳什过人的智慧完整展现了出来,就像上帝特殊恩赐的一样。电影中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幸运的,但是也是不幸的,因为上帝赐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智慧,使他拥有纯洁的大爱和一种赤子情怀,但却夺走了最为平凡的健康。”《美丽心灵》首映时正处于《泰坦尼克号》余温尚存的阶段,但是它却很好地延续了电影叙事与音乐的融合性,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奇特的数学家的内心世界。
  叙事对于剧情的作用是不可厚非的,其能够很好诠释电影的主题,传达某种思想与精神。而在《美丽心灵》中,导演则是在饱满的叙事基础上引入缤纷的音乐作为陪衬,借助节奏的跳跃、音型的回旋和复杂多变的动机,将观众引入其预设的情景世界中。文中对于主人公的刻画分为两个极端,首先是在叙述中充分展现其在数学方面的天分,以至于随时可以将自己切换到数学的世界中,从中得到精神的寄托;而且其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确非常成功,他提出的伟大的数学理论影响着后世无数人;另外,在光鲜亮丽的成就之后,便是他鲜为人知的精神状况,他无时无刻不在饱受精神分裂的摧残,对生活充满了妄想,但又不得不纠结于残酷的现实。这部影片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透彻,他孤独彷徨的内心与善良美好的人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与此同时响起的交响乐便将这种状态推向了高潮。所以说,音乐是烘托气氛塑造情节环境的高手。某些时候,单方面的叙事虽然能够将故事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但却不具备渲染情感的效果。音乐则不同,它可以借助节奏快慢的变化、音节轻重的调整以及旋律的交替,直接冲击观众的听觉感官,使其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电影的情境当中,与导演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影片中当主人公被病魔折磨,便会陷入虚幻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叙事为人们留下了发散思维的空间,纳什那种孤独、失意并且渴望爱的心情完全由观众去定位,再加上音乐的配合,令影片沉浸在一片悬疑当中。另外,导演还用短促琐碎的音乐凸显主人公处于紧张惶恐、自我矛盾和沉痛反思的状态,利用极富张力的旋律推进剧情的发展,与整体的叙事节奏相配合,为影片锦上添花。   三、富有张力的音乐动机与悬疑色彩的结合
  《美丽心灵》的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期,整个气氛开始变得紧张,并且充满了悬疑的气氛。纳什沦陷于帕彻给他安排的工作当中,因为无法得到解脱而感到十分惶恐与不安,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不可调节的时候,便使他彻底崩溃了。作为一个拥有世上最纯洁大爱的人,他渴望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力,渴望通过自己的知识造福于他人。与此同时,导演还特意布下了电影的另外一条线索――爱情。与他压抑并且恐怖的地下工作相比,天真纯洁的爱情显得格外美好。所以,当完成一天紧张并且令人反感的工作之后回到温暖的爱情当中,不光是主人公,连观众的情绪都会跟着放松起来。这种对比鲜明的叙述手法在时缓时急的音乐中达到了表现的极致,激化了真实生活与甜美爱情的矛盾。
  另外,影片还充分使用了“帕彻动机”,并且取得了惊人的叙事效果。主人公在第一次投信时,并没有任何的语言表述,整个情节只有音乐和音响的配合,为人们制造出一种箭在弦上的急迫感;同时以黑色作为主要背景,加之光线的明暗调节,镜头的忽远忽近令人难以呼吸;尤其是当纳什靠近信箱,镜头突然定格在他的眼睛处,将其惊慌不安的状态投射在所有人的眼前;再看画面中的静物,铁质并且黝黑的信箱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诡异的气味,突如其来的狗的叫声加上晃动的树影和车窗上闪动的人影组成了一幅阴森的画面,导演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配合,将电影中恐惧的气氛渲染到极致。这种充满模糊性、充满猜测的场景飘满人们的眼睛,低沉的音乐与叙事的脚步同时进行,丝毫不给观众留下喘息的空间,使其不得不跟着故事情节前进,感受主人公的惶恐。
  而主人公进行第二次投递信件时,导演就不单单使用黑白颜色的对比和光线的明暗变化了。但越是丰富的色彩光影越是能加重繁琐的情绪矛盾,令观众的紧张气氛再次达到下一个高潮。这时影片中响起的是有弦乐演奏的旋律,加上钢琴的配合显得尤为缓慢而且低沉。但事实上,当时作者的确是处于一种被追杀的恐惧当中,他拼命想加快速度,旁边的呼啸声、紧急的刹车声以及令人害怕的枪声与不温不火的背景音乐形成强烈的反差,当人们的情绪被拉紧到极限时,突然车子掉落到水中,所有危险一下子没有了,紧张的气氛也一瞬间就消失了。
  总之,在人物塑造方面,《美丽心灵》这部作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内心矛盾的描写来渲染审美,影片中不仅具体刻画了所有人物形象的思维方式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精神困境,而且还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传统模式,我们可以看到镜头在一个又一个的变换,编织出了复杂交错的故事情节,尤其是音乐的完美配合使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似乎看到了自己矛盾的内心世界,影片中宣扬了一种理性的精神,为人类情感和思维构建了一座风向标。
  四、结语
  电影《美丽心灵》在整体的叙事过程中充分渲染出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被形象化,精神上的障碍使其在现实的生活中饱受折磨,第一人称的独特叙事视角,清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交流,纳什对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被成功地体现在其真实经历当中。他坚强的毅力和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已经成为人类理性的代表。电影充分抓住这一中心,借助音乐的独特效果,将这种接近于疯狂的理性行为发扬光大,希望能为后人点亮一盏指路明灯;因为整部影片的叙事都没有脱离音乐的衬托,所以也使电影主题曲《不负期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且广为传唱。对于詹姆斯?霍纳而言,虽然他的抒情叙述风格在《美丽心灵》中发挥得十分到位,但是却没能打破自己艺术创作的框架,平凡而又略显老套的思路,失去了创新的亮点。但这部电影的确还是创造了一个叙事与音乐的奇迹,两者的完美融合将一段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刻画得如此令人感动,光彩退去后的平实才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最好归宿。

相关论文

心灵叙事美丽音乐电影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
电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析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