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心理干预对68例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均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敌对、其它因子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肺栓塞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肺栓塞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多为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偶见气体栓、脂肪栓等[1]。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肺栓塞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多,同时肺栓塞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增高。护理人员及时的掌握肺栓塞的进展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68例肺栓塞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2]。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4-78岁,平均(63.6±6.5)岁;观察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56-79岁,平均(64.2±6.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①一般护理: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4h测量一次体温,注意保暖;②症状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下肢皮温和肿胀等情况的观察;③体位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是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防止血栓脱落再次导致肺栓塞采取的措施有热敷下肢、避免挤压肌肉、禁止随意搬动患者或者突然改变体位[3],同时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和减轻下肢肿胀;④溶栓和抗凝护理:出血是肺栓塞溶栓和抗凝后常见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减少动静脉穿刺次数。
  1.2.2 心理干预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引起肺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病理综合症,发病急,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咯血[4]等,所以一旦发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恐惧、悲观、绝望、烦躁等[5],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增高,以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敌对、其它6个因子最为明显。
  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是护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得到其理解和支持,将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给她们,分析患者此时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帮助以满足其需求。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一方面能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脱离危险期,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了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预后水平。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肺栓塞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尤其是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等问题,使得患者能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情况,同时也改善了负面情绪,提高了临床疗效。表明心理干预在肺栓塞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相关论文

干预栓塞患者疗效心理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