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以特色农业为引擎,促进河北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城乡的交点在县域,反过来县域又联动着城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二元结构”的结合部。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1]。特色农业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特色农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羁绊。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寻求转型发展之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1 河北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县域涵盖“三农”,连接城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河北县域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态势,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与一些沿海经济强省县域相比,差距仍明显。2011年河北农业实现产值4895.88亿元,其中种植业2775.27亿元,占到总比重的56.69%,从农牧渔业分项产值来看,谷物及其他作物占到了21.44%,蔬菜食用菌占25.18%,水果坚果饮料香料作物占9.46%。农作物播种总面积8773.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286.11千公顷,经济作物1135.1千公顷。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7119.69元[2],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明显落后。
  2 特色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种植业结构极度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偏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北省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中又主要依赖于种植收入。尽管河北许多县域的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农户固守传统的种植结构(如小麦、玉米、棉花、西瓜等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害怕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加之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及帮助,致使全省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优质生物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低。以年纯收入为例,小麦为(650元/亩)、玉米为(500元/亩)、棉花为(1500元/亩)。其次,土地流转速度缓慢,流转规模较小,流转率偏低(有些地区甚至不到耕地面积的1%)。再次,现代农业的特色不突出,在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上没有做足文章,产业结构同质性强,竞争优势不明显,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3 青县司马庄的成功案例
  青县毗邻京津,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优越,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盘古、曹寺、清州等乡镇为代表的蔬菜主产区。其中以司马庄的“大司马”商标为代表的有机精品蔬菜成为蔬菜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河北乃至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该村通过种植特色蔬菜、发展科技园区,已经与20多个商家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年经营特色蔬菜5万多箱,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同时带动农户340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近400亩,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拉动就业130人,拉动相关行业产值200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果显著。
  4 从司马庄特色蔬菜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4.1 村域经济发展,好的带头人是关键
  过去几十年我国各地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村域经济发展,农村带头人起了举足轻重作用。在我国大部分农民不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经济能力上,承担风险的能力都较弱,在没有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与较大把握前,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地投入他们手中有限的资源(资金、土地、生产资料等)进行尝试。效仿乡里、讨教他人,是中国农民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学习方式。因此,农村致富能手、带头人常常是他们学习并实践新技术、新品种最先效仿的榜样。他们一般头脑灵活、善于学习、敢于冒险,有能力率先接受并消费新产品,是新技术、新品种的最先尝试者和传授者,因而成为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的示范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精打细算、吃苦耐劳、一心为公的优秀品质,为村域经济的发展谋划、思考并实践。司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司马庄蔬菜基地的创建者刘继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方面带领村民在村里开展特菜种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跑销路、探市场,研究新品种的种植。
  4.2 破解土地流转瓶颈
  现代的高效农业往往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分不开。而零星种植与养殖无力承担广告宣传、市场开拓、技术指导、产品运输等交易成本,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把这些成本消化在规模收益中[3]。而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会有效的将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种粮能手手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从而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2月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的尤其缓慢。破解土地流转瓶颈,关键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加以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同时政府应做好相应服务工作,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加以保障,逐渐消除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二是搭建便捷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如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流转信息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为土地流转保驾护航。三是探索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定价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为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
  4.3 品牌为先,“特”字为本,创新为动力
  品牌承载了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品质和生产者的信誉,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标志,更是帮助生产者在竞争中以个性化、差异化胜出,把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助推器。司马庄精品蔬菜以“大司马”为商标,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大司马”商标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如2007年获“绿色环保知名品牌”,2008年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成长为京、津、冀市场中重要的蔬菜品牌之一,其旗下的产品先后荣获大司马精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产品证书、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普博览会优秀产品等荣誉称号。   要办好特色农业,就要立足当地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结构,围绕“特”字做好文章、做足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突出区域品牌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司马庄的特色蔬菜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新、奇、特、精”的产品特色,先后引进白玉水果黄瓜、飞碟、五彩甜椒、礼品小西瓜、金丝搅瓜、航天英雄系列甜瓜、紫苏系列叶菜、绿宝石系列番茄等100余个瓜菜新品种。创新,是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司马庄通过建立科技园区,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园区“孵化器”的作用,在有效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不断研发新产品,推进蔬菜产品向高科技、高品质、高营养转变。
  4.4 科技为支撑,制胜的另一大法宝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代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使特色农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在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良种的升级研发等多个环节,提高科技对特色农产品的贡献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科技可以说渗透进了司马庄特菜生产、研发的方方面面。从蔬菜温室建设到育苗的生产、销售均实行标准化管理,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规程操作。如利用“室内太阳能杀虫灯和室外太阳能电板”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室外的太阳能电板吸收太阳能,给室内的杀虫灯提供电能,既节能环保无公害又起到良好的杀虫的效果。正是这一个个科学技术的引入,使生产的每一个产品达具有“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高品质,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4.5 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模式
  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多种,科技示范带动型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从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科技园区在资金投入、技术投人、智力资源、样板示范和优惠政策等各方面的特殊优势,注重挖掘、研发、提升,孵化特色农业产业[4]。
  依托“大司马”的特菜优势、品牌优势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效应,司马庄创办了自己的科技示范园区。它的优势是把投入科技园区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进行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及培训、示范生产。同时利用“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产品统一回收”等手段,探索了“园区连农户,共同闯市场”的运作模式,从而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有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相关论文

农业河北县域发展经济特色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