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民增收影响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而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日益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逐渐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为显著。
  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因素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政府各项不合理体制的制约和农民自身条件的约束等,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免除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加大对农民科学种田的培训等,但最主要的措施还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本文选取典型山区安顺市平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微观农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数据,初步探讨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五大新区――贵安新区“核心规划区”。中心城区到省会安顺市48公里、距安顺市39公里。全县面积999平方公里。县城面积17.5平方公里。处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地势平坦,主要为高原坝子地,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60毫米。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35.49万人,农业人口29.0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25.4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城市化率33.4%。人口密度302人/km2,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1亿元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73.29亿元,同比增长16.2%。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为9:37:5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56元。该区耕地资源丰富,主要种植辣椒、蔬菜、玉米、水稻等作物。近几年平坝县农业结构调整显著,部分乡镇推进都市生态农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了以西瓜、豇豆、棒豆、黄瓜、冷水养殖、生猪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收入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齐伯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1.8万人,总人口20403万人,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苗族、仡佬族等。总面积80.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54.99亩,其中田3660亩,土10094.99亩。森林覆盖率达60%,平均海拔1300―1600米。
  十字回族苗族乡位于平坝县城北面约7公里,是平坝县北郊中心集散地,十字回族苗族乡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109.87平方公里。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
  (二)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指在了解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环节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农作物的投入产出明细表,分别计算各种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农作物效益的大小。确定种植不同作物的投入―产出系数。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是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的获取。统计数据来自安顺市平坝县统计年鉴,农户调查数据用于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从水稻、玉米和不同蔬菜种植的资金投入、产出、土地收益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物类型的经济效益状况。调查典型村3个,每村选取20余户农户,共获取60余户数据。调查反映的是2012年农户作物种植投入产出情况,包括不同地块种植作物类型,种子、农药、化肥、灌溉、地膜等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情况。
  二、平坝县典型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齐伯镇传统农业结构情况
  通过走访齐伯镇几十户农户得知,齐伯镇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等传统作物,且都是一年一季,亩产平均七八百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效益低。由于处于高原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农户们平时所花费的化肥投入较山下平原地区多,产量不高,且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大多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基本就近在贵阳或沿海一带务工,农业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农户家庭所种植的作物只能自给自足,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导致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缓慢。
  (二)十字回族苗族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我们也调查了十字回族苗族乡几十户农户,从调查中得知,此带大部分地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了“菜――菜――稻”的种植模式,以胡豆、蒜苔、白菜、豌豆等蔬菜为主,蔬菜种植效益较水稻、玉米效益高,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通过集体销售的形式获取利润。所调查的十字村种植优势相当明显,坝子多、土地好,自1983年该村就开始试种蔬菜,现已成为平坝县规划建设的蔬菜示范村,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每年对外输送5000余吨蔬菜,蔬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同调查的齐伯镇不同,十字村大多的农户家里面有小型机械,并且多半有年轻劳动力在家务农,再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使该村土地亩产蔬菜一年有三千多斤,年收入多的有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千元,因此。蔬菜种植也的确使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三)齐伯乡与十字回族苗族乡对比分析   通过对不同乡镇中典型村的调查对比,可以发现,作物种植类型不同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明显是不同的。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明显比水稻、粮食等传统作物的种植收益高,并且劳动生产率也是相应增加。因此山区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农业作物的种植向蔬菜种植转变,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收入增加即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可自行购买小型机械辅助耕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农民农业经营效益增加也能够激励农户承包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经营。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提高了农户农业经营的劳动生产率,农户收入增加明显。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山区有多样的地貌、良好的气候资源、原生态环境条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山区生态极为脆弱,但这也是山区的优势所在。由于山区地理环境恶劣,使得山区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污染较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因此土地利用方式应该向生态型农业发展,以绿色无公害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的建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依托城市,发展观光农业
  发展观光农业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积极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山区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以及都市人群急需寻找释放都市压力的生活方式,依托国家对山区道路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响应国家生态建设的号召,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如樱花、杨梅等,增加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和旅游业所带来的非农收入。
  (三)加强规范引导,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政府应加强各乡镇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推进“一农一品一特”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专业村的形成。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壮大农村主导产业,提高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四)结合旅游资源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中,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带,引导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关联产业向优势产业带聚集、向农业园区集中。整合贵州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全面提高农业旅游的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品种向个性化、多层次、规模化转型。

相关论文

农业产业优化农民增收结构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新时代优化行政管理的成效思考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