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论班级建设中的主体性教育

  关健词 班级管理 大学生 主体性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12ky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玲,遵义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22-02
  一、高校班级建设目的之应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追求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它决定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应然:即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觉、自主性,具有积极能动、创造性的实践主体。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班级建设应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主体人格、具有自由自觉能动创新的主体力量并使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为目的。
  二、班级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对于学校其他组织机构来讲,班级直接给大学生提供了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条件。在班级建设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正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过程。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好班级这一载体,依托班级建设,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班级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此来培养、发展、引导大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自主生成、完备促进自身终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高校班级建设的特点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大学班级建设的特点与中学班级管理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的班级建设要求学生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学生是班级建设最重要的主体,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教学活动的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因此,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使班级朝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发展,班级管理者应除了把握好班级建设的大方向、抓好班级发展的导向工作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引导大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把班级每个成员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转化为正能量并使之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认识班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积极地协调和解决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完成各种学习、活动任务,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反过来,学生又会在这一班级建设过程中,从这种良好的班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 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分析
  (一)以班级制度建设推动、引导、规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班规是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制度保证,并且,它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绝对对立,强调班级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理解为任学生自行发展。第一,受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较为欠缺、薄弱,这就需要以外力的作用去加以推动、引导。第二,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自我意识极强,同时,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方面在中学学习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压力的作用使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极其被动、压抑,一方面又受家长、老师“善意谎言”的影响,而使他们在未进入大学时就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人为地做了主观预设:大学是“自由”的,是不受限制的,并对这种“自由”充满憧憬。此种认识很容易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生成不正确想法、不恰当行为,并由此产生不利后果。这就需要用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班规告诉学生:大学教育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班规又总是和学生的具体利益直接联系,通过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班规对学生言行直接制约的作用,有助于引导、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点,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人格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以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是通过实践而生成的。大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这正是生成、锤练、引导大学生主体人格的重要实践途径。这其中包括由校方、班级根据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相对于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自由自主地选择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而言,更有利于使学校、班级管理者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通过活动直接得以落实。因此,班级管理者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和班级建设目标、根据所带班级的专业性质和教学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集体活动。班级管理者分配任务以后,通过指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来生成、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通过以特定目的为指导的活动的实施,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引导向正确的轨道。
  (三)以成材就业规划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班级建设目标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未来合格的职业者,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为直接面对就业问题的大学教育来讲,班级管理者指导大学生做好成材就业规划不仅能为大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就业清晰目标定位并以此驱动学生主动求知思考、提升综合能力,而且指导大学生制订好、落实好成材就业规划也是培养、生成、引导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力量的重要途径。   在成材就业规划制订的准备阶段,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特别是要实事求是地对自己主观条件包括性格、兴趣、综合能力等进行分析,以此为根据清晰自己的职业倾向、甚至是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这一过程正是学生主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正是促进大学生自觉性生成、提升的过程。在成材就业规划的制订和执行阶段,还需要大学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自己进行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确定了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以后,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规划能得以落实。成材就业规划是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这一过程又是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规划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成材就业规划进行即时修订,并努力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的在教师指导和督促下自主制订、执行和修订成材就业规划的过程正是培养、生成、提升自身主体力量的过程。这种动力最终会转化为实践主体的内在驱动力以推动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主体人格。
  五、 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通过班级建设中以上途径推动、引导、规范大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过程中,班级管理者要辨证地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 学校管理的“共性”与班级管理“个性”的关系
  不同学校有着自己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是“共性”;但学校内部各部门和各单位由于性质不同、分工不同,又有自己的“个性”。班级做为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一般是由数名不同学科的教师与数十名年龄相近的学生共同组成,班级又是学校的教育功能得以发挥、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最主要的载体。因此,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管理者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学校管理的“共性”与班级管理“个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班级做为学校内部的构成单位,其班级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符合、遵循学校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共性”原则;另一方面,各班级由于专业设置、所处年级,组成班级的学生的个性的不同,又使各班级独具自己的“个性”,这就需要班级管理者在遵循学校管理“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要根据所带班级的“个性”设定相应具体的班级建设目标、制定相应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开展相应具体的活动、采取相应具体的措施。只有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才可能使班级建设既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同时促进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 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班级管理者与学生在班级建设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以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班级管理者是班级建设的主导,负责班级整体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宏观调控,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其作用体现为自觉、自主地调控自身思想行为,自觉、自主、能动、创新地参与、支配各教学环节。班级建设中师生的不同地位、不同作用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但在实际的班级建设中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只讲班级管理者的主导地位、主导作用而忽视、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一种只讲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而忽视、淡化班级管理者的主导地位、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大学的班级建设中,后一种倾向更为普遍:这种倾向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作用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指班级建设完全交给学生,完全依赖学生,其理由是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已经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应当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权利。这种认识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大学生虽然从生理上已近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和主体性还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全到完全的发展阶段,且波动性较大,对世界还不能进行真正理性、成熟的认识和判断,仍需要得到他力的启迪、调动、培养、引导。如果班级建设完全放手给学生,完全依赖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因为学生心理、主体性的不成熟、不完全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演变为自我的过度膨胀。这种过度的自我膨胀导致的只能是极端自我和个人主义,这就违背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不能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而否认、抹杀班级管理者的主导地位、主导作用。要想通过班级建设生成、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正确的发挥,就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启迪、督促,就必须要以班级建设中教师充分而正确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条件。
  (三)班级发展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班级这个整体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优秀个体是生成优秀班级的必要条件,优秀的班级又会对学生主体人格的生成、提升形成正面推动作用。但由班级整体不等于每个学生个体的简单相加,因此班级整体的发展目标就会与学生的主体需求、个人发展目标出现不一致,在特定条件下二者还会发生冲突、矛盾。因此,班级管理者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二者关系,既不能只顾班级的整体发展而牺牲学生个体合理的主体发展需求,也不能只顾满足学生个体的主体发展需求,而影响甚至损害班级整体发展。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班级管理者首先要以争取通过有效、正确的措施促进班级整体发展为班级建设工作的首要目标,因为班级整体的健康发展是推动大多数学生主体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强有力的推动力。当学生的主体发展需求与班级整体发展根本原则相矛盾时,必须要坚持班级整体发展优于个体主体需求的原则;同时,只要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与班级整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不矛盾,班级管理者就应灵活处理,尽可能地提供、创造条件以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相关论文

建设主体性主体教育班级
发展乡村旅游视角下乡村文化建设探讨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思考
浅析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有效
基于企业文化变革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浅谈新时代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电商企业模式建立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