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加快巫溪旅游发展之我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特色,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巫溪县旅游工作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同时,报告中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增进就业等方面,对旅游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下面我就巫溪县旅游资源的客观评价、现状分析、建议措施等谈谈个人意见。
  一、旅游资源的客观评价
  巫溪的旅游资源以大宁河为轴线,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和阴条岭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东西两翼,构成了“一轴两翼”格局的7大景区180多个景点。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巫溪生息繁衍,他们借大宁河舟楫之利、宝源山天然盐泉之资,创造了与中原华夏文化几乎同时诞生的巫文化与盐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巫溪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良的原始生态,又有古老的历史遗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巫溪属旅游资源大县,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与开发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巫溪的旅游资源并不是完美无缺。原因之一是其自身缺陷所致,全县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将其一线串珠形成环线的难度较大,导致旅游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其二是来自相邻地区同质旅游资源的挑战,其草地景观与仙女山、四面山类似,原始森林景观与神农架雷同,峡谷景观与小三峡、神女溪、十八里长峡相似;三是自己独特的微观元素不多,比较优势不鲜明,能被公众认可、远近闻名的“叫得响”的旅游资源较少。
  二、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巫溪旅游的发展历经几起几落,全县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海外游客开始进入,90年代初台湾游客开始还乡,97年告别三峡游出现过三次小的旅游高潮,但都只是昙花一现,持续不久便很快跌入低谷。98年以后,我县旅游业一直萎靡不振,长期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1]直到近几年,随着国民旅游意识的增强、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态的转型,特别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巫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发展有了新气象、新活力、新期待。
  但是冷峻审视我县的旅游发展,无疑还是初级的、低水平的状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交通通行方面:巫溪远离大江、大城、大路,没有铁路和航空运输。目前,从万州、奉节、镇坪、竹溪等周边区县进入我县的路况差、里程长。与周边主要景区如湖北的神农架和武当山、与湖南的张家界、与陕西的西安之间还没有形成便利的陆路通道。
  其次在开发与建设方面:全县大多数景区还没有得以开发,少数几个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却是简单资源的浅层利用、初级产品的粗放经营。交通、环保等基础和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缺乏知名度高、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再次在结构与效益方面:淡旺季不协调,夏天游客相对多,冬季寥寥无几;流向不对称,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构成不合理,国外的回头游客少。各旅游企业量小质弱,接待档次低,运转艰难,经营惨淡;旅游带来的直接效益不高,财政贡献率低,关联带动功能不明显。
  最后在体制与机制方面:县内有的景区在管理上“各归其主”,在经营上“各唱其调”,在开发上“各行其事”,造成一定程度的旅游区域分割和条块分离,难以按照旅游行业规章实施统一的规范管理。
  三、加快巫溪县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最具后发快进潜质。我县旅游业必须准确定位,找准着力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突破,才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要走好“五条路子”
  (一)走好“大师之路”。在全国各地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旅游发展战略中,巫溪必须坚持“守得住资源、耐得住寂寞”,必须坚持没有思路不搞策划、没有策划不搞规划、没有规划不搞建设,必须坚持用整体谋划抓定位、用概念策划抓特色、用总体规划抓布局、用详细计划抓项目,彻底改变“匠人之手”的随意性,使每个景点、每个项目都成为“大师之作”。
  (二)走好“市场之路”。巫溪旅游资源丰富,但必须围绕旅游市场打造品牌,高度概括旅游资源、产品以及服务,传播塑造旅游形象、姿态以及功能,增强巫溪旅游的感召力。必须坚持市场主导资源重组和资本集约,让旅游资源从离散化转向集约化,让投资主体从平均化转向集约化,营造重点景区景点。必须遵循旅游企业的市场方向,组建旅游集团整合景点、酒店、旅行社、旅游运输业,以旅游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独领风骚。
  (三)走好“联合之路”。巫溪虽然地处中部旅游的重要节点,但因为交通制约、资源趋同、市场分散,必须坚持区域联动,与奉节、巫山构建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与西安、武当山构建中部旅游西三角,联合开展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必须坚持产业联动,推动旅游地产、旅游文化、生态论坛、特色产品在更大更高的层次上合作联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资本联动,加快建立全方位的旅游业对外开放体系,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集团与政府联合,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县旅游市场。
  (四)走好“精品之路”。走好“精品之路”就是要建成精品景区(点),旅游景区(点)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者产生出游欲望的直接动力,更是延伸旅游产业链和拓展旅游辐射面的重要载体。我县景区景点普遍功能单一、规模偏小、品位不高。因此景区规划要有战略性、高度性和时尚性,一定要杜绝小气、土气、俗气,要主动寻找差异,寻求自己的特色,做到雅俗共赏,必须按精品化要求进行精心包装,逐步培育,完善,提高档次,提升品味,扩大知名度,把景区真正建设成为真品、精品和绝品,打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2]要以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和休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特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注重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注重产品结构的特色化、规模化与精品化,使传统的自然观光型旅游转变为观光与度假休闲、观光与民乡风情、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型旅游。要大力发展特种专项旅游产品,尽快建设一批“唯我独有,人有我好”的拳头旅游景点项目,特别是具有轰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的“龙头”项目,促进我县旅游景点的建设由点到线乃至区域立体状发展。
  (五)走好“人才之路”。赢得人心,就能赢得市场,赢得效益,赢得发展。我县旅游业要在强手入林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得到较快发展,必须立足于优质高效,以很高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取胜,造就和聚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是培育本土旅游职业经理人。必须努力培养一支熟悉经营规则、能征善战、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抓好饭店、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等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其开拓市场的能力。二是不断提升导游人员素质。在设立旅游服务专业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大力培养不同层次、不同服务方向的导游员。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员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通过改革导游人员考试制度,大力加强对导游员队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导游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导游工作实践的磨练,选拔金牌导游,以及组织导游员的各类评优大赛,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导游队伍素质,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三是提高旅游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能力。有目的地选拔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建设管理工作或到旅游发达的城市挂职学习旅游规划、开发度假区、大型游乐园、主题公园、生态旅游等方面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旅游行政人才。

相关论文

发展之我见旅游巫溪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