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解读电影《狼图腾》的意蕴与主题

  一、引 言
  电影《狼图腾》由姜戎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于2004年4月出版发行,一举成为当年发行量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小说, 同时还在社会中引发出一股“狼文化”的热潮。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阅读了这部小说后,对其内容感到震撼,为此筹划三年,在草原上拍摄了电影《狼图腾》。
  二、电影《狼图腾》的基本叙事结构
  电影《狼图腾》通过主人公陈阵的视角,回忆了曾经在大草原插队时候对草原狼的接触与见闻,展现了杀狼、护狼、学狼等情节,用镜头描绘出一场场草原上惊心动魄的斗争:草原上狼群围剿黄羊群、狼群与军马群和人们的战斗、主人公掏狼窝、在蒙古包养小狼等……以往人们认为狼是比人类低等的动物,觉得它们没有智慧,看过影片过后才能领略到狼群调兵遣将的智慧、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誓死不屈的尊严,这为观众展开了全新的世界,许多场景都令观众震撼。导演在电影中融入了两种文明,即农耕与狩猎,希望人们在观影中推理与思考,并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蒙古这个以狼作为图腾的民族,却与草原狼群世世代代搏斗着,他们有着狼一样的彪悍、霸气、智慧。电影中的蒙古老人经常会将狼群比作蒙古游牧民族的神,高度赞扬了狼群的精神,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架构起整个蒙古民族。
  在电影市场的宣传营销下,《狼图腾》在短期内就获得了不容小觑的票房影响力,从电影自身来说,其最重要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于小说场景的重现与创新,用多重视角来表达一种文化体验,例如主人公陈阵最开始与狼群不期而遇的惊恐,接着在与狼群经历之后的内心洗礼与思考,尤其是狼群打猎的场景堪称经典。电影从开始叙述的狼群到后面的小狼形象,不断让叙事本位变化,将传统电影中单一的叙事角度模式打破,力求电影的深度思想性,让观众能够从想象、现实中感受到主人公与狼形象的内在特征。
  三、电影《狼图腾》的“狼”形象
  在我们传统思维定式中,认为狼代表着凶狠与残暴,因此被人们所排斥。然而在近代,诸多关于狼形象的作品却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狼群的认识,例如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桀骜不驯的“狼王”巴克,贾平凹《怀念狼》中那些富有特点的野狼,再如电影《狼图腾》中草原上奔跑的野性十足的狼群等。梳理古今中外关于狼的作品,不难发现,狼都怀揣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狼图腾》电影中,最先吸引观众目光的是奔跑在草原上的野狼群,这些草原生长的野生生物有着十足的血性,它们有勇有谋, 敢作敢为,让草原处处充满着杀机,但是也催生了草原中的勃勃生机。狼群组织有序地围捕黄羊群,彰显了狼群独特的团结协作本领。每一只狼都善于观察时机,用生存本能来捕获属于自己的猎物。另外,影片中的狼群围捕马群的时候,也能够让我们看出这群草原生物的凶横残暴、报复心强等特点。这些野狼可以为了团体生存延续,甘愿流血送命,让观众为之震撼。
  曾经尼布尔说过,“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真正让我们感觉到特殊的并不是生物个体,而是一个物种,一个特定的生物是依托于物质中生命策略的反复来凸显出自己的。”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人类肆意捕杀狼群,嗜杀成性,虐杀为乐,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人类驱车追赶狼几十公里,狼拼尽了最后一口气,在活活被折磨累死之时,依然矗立在人类面前,保持了狼族的高贵尊严与不屈气节,如同项羽自杀般悲壮与惨烈。这种勇士精神,连包顺贵等人都深感震撼,破例同意陈阵将狼放归自然不带走的要求。
  面临生死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种族的精神气质。影片另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是,被人类追赶到捕杀退无可退的两只狼,一只毅然跳下悬崖,宁死不做俘虏,另外一只逃进山洞,撞毁洞口,宁愿自杀也不愿将皮毛留给敌人。狼为了狼群捕猎,可以自己忍饥挨饿,可以在狼族需要时牺牲自己,可以选择自由死去而不被俘虏。在这片草原上,以包顺贵为代表的贪婪人类形象与桀骜不驯、团队协作的狼形象相比,人类显得无比贪婪、自私、野蛮、无知。本片力图让我们站在狼的立场,来反思人类自身的贪欲,对自然不知节制任意索取的无知蛮横。在世界环境危害较为严重的当下,本片塑造了不为大多数人类所熟知的崭新狼形象:节制、隐忍、团结、坚强、勇敢、无私……对于自然界,人类应更有谦卑和感恩之情。狼形象让我们不得不自省:反思人与狼、人与自然的深层次关系。
  电影塑造了诸多狼的形象,再如陈阵收养的小狼,也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导演试图在拍摄过程中脱离人类个人中心主义角度,全面展现出小狼形象的原始性格与悲惨“狼生”。陈阵在给小狼喂食的时候,小狼即便看到主人也不愿意接近,其他人与动物更是强烈拒绝他们的靠近,而这正是狼性的凸显。尽管人们对其骂声一片,但是陈阵却认为,小狼拼死护食,是它的种族特点,是其桀骜不驯精神与自由意志的体现。对于自由的追求,小狼的行为也很让我们感动,它不愿意被囚禁,即便把锁着自己的铁链拉长了一米,它也会开心地嚎叫起来;甘愿被链子拖着前行,也不愿被牛车牵着走。这让陈阵发现“草原上的野狼捕食、奔跑等行为都不是它们的目的,而是追求着高尚的自由与尊严”,草原上的牧民在离世之后都愿意选择天葬,如同草原野狼的灵魂一样在天上飞翔……短短两小时的影片,让我们看到小狼在人群中依旧尽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何尝不是一个富有野性生命的最后高贵精神?
  在另一方面,导演也会凸显出狼性的卑鄙、贪婪、残暴的一面,他没有刻意去赞美狼性,而是真实、客观地为观众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草原狼的特点,这些曾经一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狼群复活了!它们驰骋在大草原上,每一次奔跑都敲击着我们现代人麻木的内心!男主人公陈阵在逐渐与狼群、小狼的接触中,从开始的惊慌、恐惧转变为好奇的心理,在收养小狼之后开始试图了解草原狼,最终对这种生命充满敬意。   古书中记载,黄帝能够驯服所有的猛兽,但是却唯独没有狼群,并不是因为驯服的力量不够,是因为狼骨子里的精神就不会为人类屈服,就连半神的黄帝都难以驯化这样的生物,更何况日常生活中的百姓。蒙古人心中的狼群是桀骜不驯的,是至高无上的,是自己几千年来民族的图腾。笔者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动物无比向往自由――麻雀,然而这种鸟类却与狼群不一样,麻雀一旦被人们抓住之后就会不吃不喝,最终气绝身亡;而狼被人抓住之后依然暴吃,以便保存体力伺机逃走。元朝蒙古军人在被捕后更加能吃能睡,以便蓄积力量,充分汲取了狼追求自由的本性。就如约翰?密尔在其创作的《论自由》中提出自由对于每一种生物的意义。他认为所有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是自由,而这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如果失去了自由,那么一切生命都是行尸走肉。主人公陈阵在给小狼喂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家伙并没有被人圈养起来的意思,它绝不会像狗一样见到主人端来食物就去讨好。相反,小狼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存活是陈阵赐予的,也不会认为陈阵是自己的主人,它只会觉得所有食物都是自己夺来的。小狼桀骜不驯、以死护食的性格显现出草原狼的尊严与性格。
  四、电影《狼图腾》的生态意识
  电影《狼图腾》以主人公陈阵与狼之间的接触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侧面展现出草原民族尽管原始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思想与生态意识,这些牧民懂得“草原与草都是大命,而剩下的人、狼群都是小命,微小的生命需要依靠大命才能延续……”这些牧民知道整个狼群对于草原与生态链的作用与意义,就像乌力吉场长说过,“整个草原是十分复杂的,每件大事小事都是一环扣一环,而狼群是一个大环,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如果破坏了这个大环,那么草原就无法生存、发展下去,总之这些狼群对草原的贡献是说不清的,肯定是功大于过。”
  在草原中的生态平衡链具体为狼―人、牛、羊、马―鼠、旱獭、野兔―草等,这些生命相互克制,组成了草原的生态链条。一方面,草原狼群是牧民、家畜、家禽的天敌,而另一方面狼群又是他们的保护神,有效地维持了草原的生态平衡。随着蒙古人与狼群几千年来的物竞天择竞争过程中,狼群团结、勇敢、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影响了蒙古民族的性格,给予这些生长在草原上的牧民们智慧;也正是与狼群相互依存,草原人才一代一代优化地繁衍着,健全地生存了几千年;并且狼群还是蒙古人民死后升天的必经载体,人们死后将尸体放置在荒原上,狼群逐渐将尸体啃食干净,大家就会觉得逝者升入了天堂。
  总之,草原狼群让牧民们不断磨炼生存意志与能力,因此从古至今的蒙古民族并没有因人口过剩而导致饥荒的状况发生。野生狼群与家畜之间,会因为种群的捕食而控制这些牛、马、羊的数量。草原上的人们都知道,马群很容易啃食草的根部,破坏草场的可持续发展,假如对这些马群不能有效控制,那么没几年牛羊就没有绿草能吃了,而草原也会逐渐荒漠化。每年夏天,小马的成活率约为30%左右,而之所以能够控制它们存活率的原因之一就是狼群会疯狂地捕杀马驹,尽管这样的数量控制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并且这些驰骋在草原上的狼群会用近乎疯狂的方式与速度来强化马群,也因此让蒙古马成为世界一流的战马。另外,草原狼还是大草原的清洁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许多生物都会在草原上死亡,如果没有狼群处理干净尸体,只会让草原空气污浊混沌,产生大规模的瘟疫。
  正是因为狼群与人畜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牧民们一方面打狼,一方面又保护狼,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这样崇高的地位让人们一代代尊敬与敬仰。主人公陈阵说过,“狼群的存在就是大草原生存的方向,如果狼群没了,那么草原也就丢失了魂魄……”遇到不懂草原规律的人们会想灭掉狼群,这样会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那么严峻的生态问题就会到来,一些小动物诸如老鼠、兔子会将草根啃食干净,草不会长出,牲畜没有草料可吃,战马失去战斗力,而狗也成为宠物,草原很可能几十年就荒漠化。
  本片具有讽刺意义的情节是,当陈阵和牧民们满怀希望,准备迁往草原最后一块没有被人类开发破坏的净土天鹅湖时,却发现包顺贵等人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大搞建设。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的净土、心灵家园还存在吗?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生态意识的电影作品,《狼图腾》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造成了环境的剧烈恶化,笔者看过一条新闻,“六年后青海湖可能成死湖 ,原因之一是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这些触目惊心的消息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而笔者创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从这部电影出发,表达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切,让国家在经济进步中得以发展与延续。
  五、结 语
  电影《狼图腾》由姜戎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狼形象与内心的强烈冲击,让观众重新审视几千年来草原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信仰与探索,也让我们站在了生态文化角度上探索历史的真谛与文化内涵。这部影片用视听语言塑造出了鲜活的自然野性生命形象,表现了蒙古草原上狼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改变了惯常以人类为中心的叙事主体视角,并由此关照反思当下人类社会违反自然生态的观念与行为。可以说这部堪称巨作的电影沉重地敲打着我们的内心,是一部厚重的生态文化杰作,值得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镜头背后的深度。

相关论文

意蕴图腾主题电影
梦工厂动画电影教育价值分析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中班幼儿主动参
心流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电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析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