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关于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思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有序发展。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责任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支持来促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公共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总管家”,国家公共财政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将社会保障分配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促进以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安定的目标,既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其定义与范围随着政府职能的拓展而丰富、发展。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种资源,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无收入、低收入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由政府为责任主体提供给人们消费的物品,其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保障资金无论是筹集还是分配均要有国家财政的参与。政府的介入可以减少在筹集和支付中的成本、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联系
  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公共财政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渠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金都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来源。社会保障通常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普遍津贴等类型。其中,社会保险属收入的横向再分配,是收入在风险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之间进行转移。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所体现的分配则是纵向的再分配,将普通公民的收入向特定对象转移。就资金管理模式而言,社会保险属于专项基金管理,以收支平衡为基本原则来协调贡献与收益的联系。这些都与公共财政密不可分,尤其是社会救济,完全依靠税收筹资实现。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形式。正因为有了公共财政的支持,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够有序运行。因此,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直接影响着公共财政的分配,从收入角度,社会保障资金实质上是财政资金的让渡与转移,如果不征收社会保障税费,那么这部分资金将以利润或者所得税的形式转入财政收入;从支出的角度,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范围与标准都源于财政,因此会影响到财政的整体支出。
  二、我国目前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虽逐年提高但整体偏低
  完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离不开经济基础,科学、有序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近年来,尽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都很快,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低,这就决定了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虽然目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逐渐上升,但相较于同等经济条件下的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且地区之间的差距也不容小觑。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形式良好,但是社会保障支出却相对滞后,造成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总而言之,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合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与之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以及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我国城乡之间无论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投入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衡量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很多,比如是否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承受能力相适应,是否与城乡差异的现状相适应。在我国,农村人口居多,社会保障费用却倾向于占相对少数的城市居民,这就出现了保障规模上的不协调。公共财政支出应该体现公平效应,但显然现有的社会救济与补贴制度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度性问题是制约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关键问题,政府对其投入方向不明确、支出结构不合理、力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保障项目、保障规模和给付水平不尽科学。若想实现改善民生、满足民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社会保障目标,必须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面向民生支出为主的公共财政。
  (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一定风险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以满意基本的保障需求,且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状况,财政收入的增长量与增长速度小于社会保障支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我国财政保障能力低、力度小,刚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高,对社会保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支付能力较低。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养老保险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保险项目,养老保险支出缺口风险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支出的效率。此外,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风险。
  三、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对策
  (一)提高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根据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需要强大的国家公共财政支持,所以夯实社保资金的基础就要通过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一是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调整,通过适度地扩大税基来实现财政收入的提高;二是以现代化手段来管理税收,保障税收征收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减少税收流失。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有扩大的空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意味着财政可支配的收入增加,这样可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也会相应增加,社会保障规模也日益扩大。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优化公共财政的收支结构,扩大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按照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要求,改变财政职能“缺位”和“越位”现象,逐步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切实向社会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在预算安排上,把社会保障支出安排放在首要位置,并将新增财力优先用于社保支出,逐渐提高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力压缩行政管理开支,特别是“三公”费用。推动地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地方财政资源,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增强地方财政的社会保障能力。在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负责哪些社会保障项目上,应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各自承担的保障职能,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之间及不同社会群体社会保障待遇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均衡地区间的财政社会保障负担
  我国不同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存在很大差异,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要改善这种全国性不均衡状况,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经济,提高自身社会保障供给水平,而中央政府也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手段,使各地区拥有基本均等的财政能力。根据缩小区域间社会保障支出差距的原则,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以平衡转移支付实现地域间的社会保障供给均衡化,逐步实现地区间的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最小化。
  (四)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对社会保障资金实施全面的财政预算管理
  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为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内容、结构与变化的计划,其实质是服务于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主要为以下几类:卫生经费类;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类;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类;劳动事业费类。社会保障预算反映了社会保障活动执行的具体情况,是财政管理、监督和平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主要途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时期我国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监管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坚持全面性与统一性原则、法制性与政策性原则、独立性与专用性原则、收支平衡与适当结余原则,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预算化管理,有利于真实反映社会保障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运行,有利于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规范化投入与有效监督。实现财政社会保障管理精细化,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就业模式、创造就业机会,使劳动力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低保范围,合理拓展其广度与深度。
  (六)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并日渐完善,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情况下,在社会保障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社会保障的辐射范围最大化,确保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机会。在具体实施中,财政应该向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加大力度丰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完善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地区社会制度,在建立城乡统一的低保线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关论文

社会保障对策财政保障公共社会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