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18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91
  1 概述
  在举国上下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职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居于高位,而用人市场却趋于饱和,因此高校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大学生的创业则是其求职的一个突破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此背景下进行阐述,对当前高校学生创业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总结,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2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剖析
  2.1 高校的创业教育意识不足
  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不是昔日的精英化教育,与之相应的是传统的包分配的模式也早已被学生毕业之后的自主择业所取代,因此在用人市场上,每个毕业生都会感受到不小的竞争压力,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出校门的日子便是其失业的日子,这就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目前部分高校尚未树立起创业教育的意识,也未能在创业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学生的创业热情难以得到鼓励。
  2.2 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
  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各类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到经济社会活动等。这就要求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应该也有足够的信息储备和理论基础,并且十分熟悉社会用人市场的规则与需求等。而高校传统上对于教师的考核却是科研与论文等十分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元素,这就导致教师很少关注创业内容,也就难以胜任对学生的指导。
  2.3 尚未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涉及到的方面非常之多,因此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关键而又较为复杂的。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目前没能及时加入新鲜血液,许多课程依旧是书本上的陈旧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并不鼓励大规模的创新,这些现实均阻碍了创业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
  2.4 缺乏有效的支持体系
  目前为了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各个方面均为大学生创业铺好了道路,客观地说这些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有效的扶持。然而应该正视的事实是,一些政策在执行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例如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往往其效果打了折扣。
  3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结合以上的分析,本文给出针对性的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3.1 树立明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创业教育并非我国首创,当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与创业教育匹配的支持体系。结合这些国家的经验,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教育居于首位,通过树立合理的创业观念,不断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树立创业的目标,选择创业的路径。
  具体到我国,一个客观事实便是我国的高校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比较勤奋,但相对美国等国家而言未能具备足够的挑战精神,也不太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即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创业的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创业的关键,通过和谐均衡的发展塑造自身的创业能力。学生在培养自身创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学习,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与优势,通过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来激发其努力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最终成长为适合于创业的综合性人才。
  3.2 多个学科互补的创业教育路径
  创业教育体系的根基还是课程的设置,这就对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使之能够形成真正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并且以各类必要课程之间的彼此配合,最终使学生成为心理素质过硬,了解自身优势的合格的创业者。
  3.2.1 应做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配合。当前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开放教育的模式才是高校教学的最终发展方向,因此在维持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应结合创业教育的主旨适当地降低必修课的数目和学时,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与学时,真正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的选择,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3.2.2 应鼓励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授课的模式往往是教师本人的一言堂模式,而互动式的授课则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再单纯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师生通过彼此配合来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型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创业类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到见解,所以互动式的授课应该成为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导。
  3.2.3 应该兼顾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创业课程的特点便是体系中各个学科的配合性和互补性,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来为学生构建头脑中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激发自身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观察和思考的独立性,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这就需要多种知识的结合与融汇。
  3.2.4 应该有效调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业课程教育的核心还是市场中的实践,而理论教学作为第一课堂,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有益作用,使其与理论教学互相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并与前者的理论知识相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课堂最大的特色便是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能够引入大量的信息、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展现方式,上课的模式也不拘一格。而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应该充分给予必要的配合,在场地、人员、资金、环境、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加实践经验。   3.3 加强领导和规范管理
  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校管理层的支持,这就对领导和管理提出了要求。
  3.3.1 应进行明确的责任和权利分工,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集人员成立创业支持办公室,当校内有学生有创业需求的时候,对其进行审核与批复,同时联系外界机构来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而不同的高校间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基地的互用等。为了支持学生创业,高校还应组织创业咨询专家组,以富于经验的专家对创业体系的形成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及时吸取社会经验和方位增加外的先进理念,为创业提供指导与支撑,也可以组织创业类的学生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管理来提升创业能力。
  3.3.2 应该规范创业制度。为了保证创业的顺利,可以对学生的创业资质进行认定,只有合理的规划和现实的想法才能得到支持,从而使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一方面能够照常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在创业之路上走得顺畅。为了给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还可以为其构建咨询机制。当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疑惑与困难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同时督促学生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创业,也可以对创业成功的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创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使高校营造出优良舆论氛围。而为了避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生问题,也要构建合理的认证制度,以量化评估的模式对大学生的创业业绩进行考评,对其公司效益和资金运营以及诚信经营等进行必要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而为了使创业拥有充足的时间,则应设置灵活的学分制,使学生能够以弹性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再拘囿于传统的修业年限规定,通过跨系学习、跨年级学习等,完成自己的学业。
  3.4 整合师资力量,营造创业氛围
  充足的师资力量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最大保障。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资源,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创业课程教师的选拔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从校外一些机构和企业选聘那些具有比较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补充进创业教育的实质体系中来。同时在高校内部,则应对教师的培训和成长进行科学管理,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教师去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经营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队伍。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视野扩展到其他高校,以校际合作甚至区域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的人才交流和经验交流,使不同行业、地区、高校的人才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实现创业教育的共赢局面。不少高校教师也在进行自主创业,具有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同样是创业教育体系所需的师资,可以聘请其对学生介绍自身的公司,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其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
  高校的创业氛围也是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的一个要素。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类媒体,包括学校网站、学校微博、广播站和校报等,积极宣传创业,使在校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还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使学生感受到仿真演练的场景等。只有不再注重面子上的政绩工程,制定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才能真正营造出创业氛围,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在高校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当前,创业教育是一种十分必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非常符合我国对于人才和市场的大趋势。为了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尝试、摸索、总结经验。

相关论文

教育体系路径体系创业大学生大学
试论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
浅谈新时代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电商企业模式建立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