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启动以来,以培养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人才为目标,其人才培养的特点即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结合市场和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本文试图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模式这一突出问题,从因素分析、现实问题、改进意见三方面为“卓越计划”校外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影响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1 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影响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从社会来看,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不同,对人才在层次、类型、内涵各方面的要求均有不同,用人单位会根据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侧重点的人才,往往会因过于注重技能增长而忽略了人文培养。
  1.2 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的优质化管理是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位的重要性贯穿着学生培养全过程。不论校内或校外,高校均承担学生教学和育人的双责任。高校在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二是持续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卓越工程师各方面能力;三是加强人文关怀,问及所需解及所求;三是注重引导,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四是实时沟通,及时反馈,通过与企业沟通,反哺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设置。
  1.3 校外合作管理
  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企业能提供高校所不具备的条件,能够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为实习生提供竞争氛围和实践机会。在校内外共同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定期与企业沟通,及时与企业达成信息交互,适时改进培养计划和?热菔侵匾?影响因素。
  2 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
  2.1 人才培养定位不完善
  卓越工程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在校期间的培养涉及学业、党建、思政、就业指导等方面,进入企业后,大多只进行与所在企业相关岗位的实习,着重于动手能力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沟通、认知、就业技能的培养上稍有欠缺。
  2.2 学校对实习生关注度较低
  至企业实习后,学校教师队伍对实习生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由此较多学生因身份转变感到不适而并未快速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持续性全方位的教育;第二,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和交流;第三,缺少正向的帮助和引导。
  2.3 企业对实习生融合性教育较少
  企业在实习生实习时更多地关注其能否顺利完成岗位任务,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多为进行重复性基础性的生产流水线工作,需增加对实习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3 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模式的改进意见
  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是以卓越工程师实习期间作为切入点,分析以实习促就业模式过程中面临的跟踪教育管理问题,对实习生状态与从事的实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测。
  3.1 明晰人才培养定位,将持续跟踪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应以专业设置、市场需求为导向,整个过程直至学生毕业离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需对服务面向地区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明确入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各个环节,尤其应注重校内专业学习、校外社会实践和实习期间的人文教育等。整个过程是一个由诸多教育教学环节组成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旨在提升卓越工程师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届时反馈中,不断优化卓越工程师校外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方案。在明确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相应的根据实习生在校外实习的经历和面临的困难,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更快适应企业实习,加强对学生岗位工作的指导,为其在岗位上的工作提供可行意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丰富其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将全员性参与意识融入跟踪教育管理
  卓越工程师的校外培养和教育管理仅仅依靠教学主管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领导和辅导员是不够的,应扩大教师全员的参与性。在校内建立“双导师”制度,即企业内部每4-8名实习生配备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各一名,该指导老师应每个月进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实习生一同参与工作,切身体会工作中的要点和企业的需求。一方面,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找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一方面,通过与企业沟通,将要求更深入的反馈给学生,达到信息的交互,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表现,反思卓越工程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重点。
  3.3 完善校企沟通渠道,将全方位监测引入实习管理工作
  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状态与从事的实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测,在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基础上,做好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学习管理、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以持续不断的教育指引来适应企业各岗位的需求。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及时同企业沟通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各方面状态进行监测,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实习过程中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融合从国外经验中活动的启示,力求构建适合我国大学工程类本科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培养出综合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卓越工程师。

相关论文

校外管理模式实习卓越工程师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量化管理模式在中职—本科衔接班级管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网络时代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的分析及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