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新农村视野下新型农民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一、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概述
  关于什么是“新型农民”,学术界还没有严格的表述,多数人认为新型农民应该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多数学者认为,新型农民应该具备这样的标准:1、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3、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还有人认为,新型农民应具备这样四个条件:1、生长、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2、喜欢学习,追求知识,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具有了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善于尊重规律,务实肯干。3、富有远见,创造创新,具有开创农村新局面的胸怀和气度,善于团结群众,公而忘私,勤劳致富。4、热爱祖国,放眼全球,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国内外市场信号,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能以国际市场为舞台,推广中国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实力。[1]以上说法从文化、技术、经营等几个方面界定“新型农民”,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新型农民”是与“传统农民”相对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传统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旧、法制意识不强;科技素质低,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低;对土地高度依赖,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技术状况和收入来源多年不变。而新型农民则应该是指“那些活跃在我国广大农村、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和较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和较高的劳动技能,不仅能够自我生存,而且能够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农民”。[2]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是学习型、创业创、创新型的新农民。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和目标,培养新型农民,把广大农民变成具有良好素质的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巩固农村基础教育,为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也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渠道。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可见教育对收入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约7年,与城市相差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大力开展短期农民科技培训。二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培养职业技能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三是培养面向农村的实用型人才,鼓励大学生等到农村落户,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
  2、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精神生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对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加强党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武装农民,在农村对农民广泛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3]二是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充分发挥教师、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大中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三是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四是要坚持正确的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五是要弘扬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民主法制是现代经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影响,一部分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某些农村出现了靠矿“吃”矿、靠山“吃”山、靠路“吃”路等违法现象,农民见利忘义、假冒伪劣等经营行为时有发生,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一是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阵地,对农民深入进行普法教育,使农民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积极参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二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选出自己心中可信赖的人担任领导职务,使农民真正当家作主,主动参与农村事务管理。三是剖析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农民知法懂法、遵法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社会上各种违法现象作斗争,成为守法的经营者。
  三、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新农民,必须有新文化、新知识,教育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树立农村教育为“三农”的观念,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化的农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5]今后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成果,优化和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资,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三)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参与。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要切实尊重农民的实际需求,耐心细致地对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只有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关论文

对策新型农民农村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思考
试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浅谈构建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应对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探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字经济推进农村养老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