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科学发展观下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浅析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34-01
  
  一、教育经济发展的内在运行机理
  每个地方的教育和经济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循环运行机制:将资金投入到教育当中,教育培养人才,人才自主创新研发出科技成果,科技投入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然后经济效益的成果再拿出部分来投入到教育当中,这样就会互为因果的循环递进发展。一般认为,只要将资金投入其中某个因素,就可以驱动其他因素呈螺旋形递进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教育是否一定产生人才,人才是否一定带来科技成果,科技是否一定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及是否越多的教育投资就一定能带来越多的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都是问题。也就是说,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一旦某个环节没有运行好,就会使循环发生脱节,使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得不到最大限度有效地运行。
  二、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现状
  (一)教育投资体系不完善。目前民族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教育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给予的大量优惠和援助,轻视了自主发展。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味利用国家政策的帮助,不做规划地盲目重复投资教育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一问题反映在教育经济发展的循环运行机理上,实际上就是将经济效益的成果投入到教育的环节受到了阻碍。
  (二)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民族地区往往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够发达,人才市场不够健全;而人才往往会选择自然环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成就自己的发展,这导致民族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当发达地区凭借其强大的“引力”吸引了大量人才时, 西部地区却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该问题反映在教育经济的循环运行机理上,就是留下人才创新科技的环节受到了阻碍。
  (三)科研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虽然民族地区某些地方的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但绝大部分成果随着试验阶段和专家审核的完成,也就被束之高阁。这不仅浪费了国家资财,而且埋没了科研工作者们辛勤劳动成果所应体现出的价值。该问题反映在教育经济的循环运行机理上,就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环节受到了阻碍。
  三、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做出的指导
  (一)重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民族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培养人才基础在教育。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非均衡发展现象突出。重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教育,积累人力资源,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依靠人民。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求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求教育要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要哺予他们在民族地区切实所需的知识,哺予他们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提高的知识,哺予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
  (三)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时,要全面协调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使教育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经济成果反哺教育,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民族地区想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教育意识,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二)转变教育资本投入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经济特色化发展。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教育资本投入模式不应当照搬照抄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本投入模式。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本不能仅投入在一般应试教育上,还要投入在其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上。基础教育,要投资在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帮助的知识技能上,如从小培养民族地区孩子们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等。职业教育,要投资在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及实际操作技能上。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才流失难题。民族地区多自然环境差,经济落后,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因此更应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不仅要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还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民族地区能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良性发展的环境,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能量。促进人才创造科技成果这一环节顺利进行。
  (四)完善教育经济机制,使教育成果顺利转化为经济效益。民族地区教育机构在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应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做到既重理论研究,又重实际应用。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创造“官、产、学、研”结合的内外环境,促进政府、企业与高校形成长期稳定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使教育成果能充分为地方经济发展有效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环节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李靖雯(1988― ),女,湖北荆州人,中南民族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相关论文

发展发展观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科学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