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土地整治的合理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与人口的数量增多,环境与发展相冲突的问题日益尖锐,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因此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土地整治的目标
   目前,我国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体目标一般有:
  1.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
  2.搞好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
  3.完善田间道路系统。
  4.实现村庄综合整治目标。
  5.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6.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7.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关系。
  二、土地整治工作的意义
  (一)、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近几年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级耕地的比重,明确将“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助手和基础平台,对于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整治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为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三)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利设施配套、低产田改造和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增加农业抗灾能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巩固粮食安全基础。通过整治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整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实施后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
  三、土地整治主要方式
   (一)土地平整
  一般土地平整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田坎修筑、利用地、废弃坑塘水域、低效率利用的园地等,通过开发其它草地、优化沟渠路网、规整田块等土地整理工程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二)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田间灌溉保证率,开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措施。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建立一个能及时供水排水的系统工程。一般的灌排系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溉排水系统上的水工建筑物等。
   (三)田间道路整修
   田间道路的建设一般以现有道路为基础,结合建设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规划设计。按其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分为田间主道、田间次道和生产路。以达到合理布线,满足人流物流的需要,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较复杂,满足安全行驶的要求。
  (四)加强农田防护
   加强农田防护主要针对坡地或缓坡地等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区域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地面坡度在15°以内的耕地,宜修建水平梯田;坡度25°以内的耕地,修建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
  四、土地整治的主要影响
  (一)有利影响
   1.通过土地平整及土地整治,使项目区的荒地得到开垦,使耕地数量得到增加,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将改善区域生产条件,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生产,促进项目区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2.通过土地整治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变中低产田为高产、稳产的高等级良田,提高土地质量。通过合理配套田间灌排系统,能增加农田水利设施灌排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通过完善的田间道路布局和田间基础设施,能便于群众生产生活、便于农产品收获和对外运输。提高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3.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能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推动农业土地向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发展。通过整理后土地的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当地的社会稳定。
  (二)不利影响
  1.土地整治后,改变土地格局,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完善,尤其是对原来以旱作物的山区、丘陵区,在水稻种植条件改善后,农业生态结构的斑块将由原来比较种植作物多样化变为相对大面积及品种的单一化,对农业生态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使得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将有可能增大。
  2.土地整治的施工过程占用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将永久占地的工程范围内的植物清除,对项目所经区域的陆生植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土地整治的施工过程中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如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漫流至周边农田的话还会造成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将引起粉尘和飘尘、施工生活区的油烟、施工噪声等问题。
  五、对策措施
  1.土地整治要与区域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势利导,切实可行__为原则,对不同工程类型区合理确定其工程布局和建设标准。同时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影响。
  2.优化土地整理相关工程的设计方案,减少和充分利用挖、填方,搞好绿化,美化景观。减少占用农田和林地,各施工场地必须及时恢复植被或农用地。
  3.要加强环境管理;有必要时需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建立巡查制度、灌渠在线监控水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4.加强水土流失控制,根据不同的土地整治方案设计相应的水保方案,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网络,及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农村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将能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及农田灌溉保证率,促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土地整治实施过程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工程及管理措施,才能使土地整理的相关项目良性发展,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

合理化合理农业可持续发展整治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