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交通运输论文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框架网的建立稳定性分析

  1 引言
  2010年至2012年地面沉降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西部望亭镇附近的望南小学至浒墅关镇平均约有5-15毫米沉降量的沉降区,独墅湖以南区域有一个5-30毫米的沉降区。经叠置分析,轨道交通3号线苏州新区站至新亭路站区间,以及迎春路站至群星二路站区间分别位于这两个沉降区的边缘地带,在建立控制网时需着重考虑该区域的控制点布设。
  2 沉降带的高程控制方法
  为预防因地面沉降对地铁3号线施工的影响,以及监控地铁施工对这两个沉降区的影响,轨道交通3号线高程控制网对这两个区间附近的地面沉降观测点进行了联测。同时在这两个沉降区加密布设了轨道交通二等水准点,并将其纳入苏州市沉降观测网进行监测、分析,实现二网联动,互相监控。轨道交通线路与沉降区关系图1所示。
  图1 轨道交通线路与沉降区关系图
  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二等水准精度实施,在起算点的选用时,要考虑与现有城市高程基准的统一,以便与城市已有建筑的衔接,以及后期规划的统一。本次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采用城市基准点,也是国家一等水准点,点位位于虎丘山千人石岩石上,保证了点位的稳定性。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高程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级为“二等水准网”,二级为“精密水准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在受施工影响区以外,点位稳固且便于施工队使用,可为整个轨道施工期(一般为4年)内提供稳定保障的控制点。二级网布设在轨道线路边,为轨道的围挡施工、管线迁移、道路改建等工作提供便利的控制点。
  本次二等水准网观测水准路线27条,由113个测段组成,形成11个闭合环,环闭合差如表1所示。
  3 控制点成果稳定性分析
  苏州地区有沉降趋势,这要求在作业时,要特别考虑起算点的稳定性,要经过分析研究后,通过多期数据的对比,选用稳定的控制点。本次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GPS控制网共利用7个城市B级GPS控制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采用“树山”B074、“电机厂”B079两点作为起算点进行粗平差后,将粗平差成果与已知坐标成果进行比较,对起算点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本次粗平差成果与原有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判别该7个GPS起算点的稳定性。分析比较表如表2。
  B074 0.0 17.0
  根据本次复测与2007年1号线工程、2009年2号线工程、2010年4号线工程成果的比较,分析判别高程控制点的稳定性。两次观测高程值比较如表3,换乘区重合点稳定性分析
  表4所示。
  4 控制点埋设稳定性
  为使高程成果有较好的稳定性,尽量利用老的城市水准点标石,二等水准点布设时,考虑各期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高程衔接,二等水准点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外稳定的地方。对于新埋设的控制点,对施工过程作最细致的要求与过程监督。包括水泥黄沙的配比,每个控制点钢筋的数量,以及钢筋网的形状,埋设时标石坑的深度,以及标石墩的颜色都做了详细的要求,通过这些细节,来提供控制点的稳定。如在本次控制点埋设时,每种类型的控制点都有相应的施工方案。
  道路绿化带控制点施工方案:在标石制作时为人工开挖,开挖占地范围为1.0*1.0米,开挖深度0.4米。标石坑开挖后现场现浇混凝土制作观测墩。混凝土标石观测墩规格为高120厘米,下底为40*40 厘米,上底为25*25厘米。地下施工规格图2所示,地面施工规格图3所示。
  施工承诺:(1)施工时为人工开挖作业模式,不破坏观测墩以外区域的道路绿化,不破坏地下管线。(2)造好观测墩后,及时清理工作场所,不遗留垃圾,保证相关周围的环境卫生。(3)为保证与四周视觉的一致性,建造的GPS观测墩粉刷成与四周环境一样的颜色。(4)施工期间,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随便到与工作无关的地方走动,不影响交通通行
  5 结语
  在控制网布设时,充分分析了苏州市地面沉降区与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关系,在控制网建设过程中,考虑了各个环节的稳定性,并通过了认真分析与研究。在控制点埋设时,从细节抓起,源头引起重视;在网形布设时,充分研究了现有地面沉降区域分布情况,防患于未然;在成果分析阶段,对起算点与换乘区的公共点均进行了稳定性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施,为同类项目提供了经验。

相关论文

苏州稳定性轨道框架交通分析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实证会计和分析式会计研究方法的融合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